是什麼阻擋我們「看」見外星的球面?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13日訊】自古以來,人來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外太空,只是古今有別,大家使用的方法、探索的途徑有所不同。到了近代,西方實證科學在物質領域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速發展,因此,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也相應的得到了發展。各種光譜段的高清望遠鏡,讓近代人類有機會親眼看看外星的情況。

雖然說是「看」見了外星,知道了它們的存在,但是99%的情況下,也是瞥見了它們的一點星光,至於那些星球的表面,人類還是無力探索。

人類能不能看見星球的表面,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這個星球距離地球到底有多遠。

總體說來,人眼的能力有限,越大的物體,就可以在越遠處看見它,但是這個大和小、遠與近也是相對的概念。人之所以能夠看見物體,是因為光,人眼的感光細胞,只能夠看見可見光,但是這一波段很短,波長在0.38-0.76um之間。而眼睛的分辨率與可見光波長以及自身的眼部結構相關。

我們知道,一個圓圈是360度,一度是60角分,1角分是60角秒。人眼可識別的最小角分度約為1角分,而且一般情況下有這樣一個標準,正常人的眼睛觀察近處小物體最舒適的距離為25厘米,如果在這個範圍內能夠看清0.073毫米的兩個物點,這就是人類正常眼睛的分辨率極限。如果遠一些,人眼就不可分辨兩個物點,同理,大的物體當達到一定的距離以後也無法分辨了。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人眼的不足,通常決定天文望遠鏡觀測物體的遠近以及清晰度是由口徑決定的,通常計算方式如下:口徑=1.22x波長x距離/觀測物體長度。

根據上述公式,如果想要觀測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B表面上直徑為100公里的物體,至少需要口徑為242公里的天文望遠鏡,這顯然在地球上是無法做到的。由於宇宙天體距離地球都很遠,最近的恆星系統也都距離地球4光年以上,因此即便使用目前最大口徑的望遠鏡也無法將它們放大到人眼能夠接受的角度,也就是不到1角分,因此只能看見一個小小的亮點。

目前,人類通過望遠鏡只能看見參宿四,它距離地球約640光年,但是他的直徑約為太陽的1000倍,亮度是太陽的10萬倍。因為它的能量很大,其光芒才足以發射的地球,再通過引力透鏡放大,人類才能看見它。

不論如何,目前人類通過科技的手段仍然不能看見太陽系外的任何一顆行星的樣子,只能夠通過凌日遮光法以及引力攝動知道這些行星的存在,僅此而已。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