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存款減少1.36萬億 錢去哪兒了?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14日訊】中國央行發布的7月份金融數據顯示,7月份住戶存款減少1.36萬億元人民幣。進入房地產領域還是消費領域?都不是,實際情況並不樂觀。

中國央行8月11日公布的7月份金融數據顯示,住戶存款減少1.36萬億元。這也就意味著,7月份平均每天有超438.7億元居民存款「流出」銀行。那麼,存款去哪裡了?

住戶存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儲蓄存款,以及通過其它方式吸收的由住戶部門支配的存款。該存款是銀行的一種信用方式,是居民儲蓄存款。

8月13日,中國官媒《證券日報》報導稱,查閱2011年至2020年間的金融數據發現,每年7月份住戶存款均有減少。

但是,今年的情況卻比較特殊。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隨著房地產調控趨嚴,資金並未大規模流入房地產市場。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7月份,監測的4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74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2.8%,同比下降20.4%。另據其此前發布的二手住宅市場報告顯示,7月份,監測的13個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約為6.9萬套,環比下降14.7%,降幅比6月份擴大10.8個百分點。

存款是否流向了消費領域?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錶示,目前存款不會大規模流入消費領域。「因為消費的增加有賴於收入增長和服務業發展,在當前復甦分化、疫情反覆的情況下,消費基本盤是平穩的,短期增長空間不大。」

中國央行此前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顯示,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僅佔25.1%。

從中國民眾的網路討論來看,大多數人一致表示,經濟形勢不好,各方面的支出,如房貸、車貸等需要償還。收入沒有增加,甚至有失業的跡象,於是動用存款維持家庭支出。

另外,中國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增信貸、社融增量等表現全面疲弱,社融增速更創17個月新低,重回到去年疫情最嚴重時期。

此外,下半年以來銀行業信貸投放走弱,同時受部分地區災害天氣及疫情再次爆發的影響,7月份經濟活動放緩,實體經濟信貸需求顯得不足。

社會融資數據顯示,7月新增1.0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6000多億元,與6月相比,更出現斷涯式下跌。至於社會融資同比增速10.7%,創17個月新低,該水平回到2020年2月初,即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

分析人士指出,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非常大,在房地產調控放鬆無望的背景下,有托底經濟之效的基建投資需有所作為,第三季度地方債發行料加速,財政政策應該更積極,而貨幣政策放鬆的空間尚不大。

8月12日,據《路透社》報導,南京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楊浩說,「數據比較差,有點斷崖式下行的意思,總量和結構都不太行。」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7月社融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反映中國經濟活動降溫。

據《自由亞洲》電臺8月12日報導,香港經濟學家羅家聰分析,疫情最嚴重時期已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國家都出現強勁反彈,到今年大致已正常化,反而中國經濟明顯無以為繼。

羅家聰說:」我認為不是疫情因素,因為論疫情它(北京當局)指自己好一段時間清零,是否真實就不知道。按道理你清零後,所有東西都會不錯,但實際上數字可見並不是。反而其它地方疫情都反覆,雖然反覆但數字又不錯,即是經濟數字不錯。似乎疫情的走勢與經濟數據不吻合、不一致。」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 17 個月來最低,意味著工業活動大幅放緩。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