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會談敲定後中共變臉 美如何應對

Facebook

7月21日,美國國務院公布了副國務卿舍曼(或譯謝爾曼,Wendy Sherman)的訪華行程和目標。中共忽然一改前些日的低調,重回戰狼姿態,並試圖再次對美國展開攻勢。中美新一輪外交會談是否又可能爆出火藥味,恐成為焦點。

美國的外交新概念能否奏效?

7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表示,「副國務卿意圖通過這次接觸向中國顯示和表明負責任和健全的競爭可以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美中關係將會是競爭性的。我們歡迎這種競爭。我們歡迎這種激烈的競爭。但我們也希望確保競爭環境是公平的,而且重要的是,這種競爭不會轉變為衝突。我們想要確保這是一個有護欄的關係——在關係中也有明確定義的參數」。

這差不多已經勾勒出了此次美中會談後的聲明框架,應該也打消了不少人的擔憂,即美國是否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共求和,甚至做出某些讓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比較清晰地重申了美國與中共的雙邊關係,即公平環境下「激烈的競爭」,但避免直接衝突。

或者說,美中關係相對於以往,已經無所謂常規意義上的緩和、僵局的涵義,因為雙方不再可能回到以往的全面合作關係,而是以「競爭」為主的關係。

美國提出的「護欄」、「明確定義的參數」,對不少人來說應該算新概念,實際更像是冷戰的另一種說法,即展開全面對抗,但又極力避免熱戰。美國政府儘量迴避使用冷戰這樣的詞彙,以免授人以柄,被指責為主動挑起或升級對抗和衝突。實際上,美國政府官員甚至儘量避免使用對抗之類的詞彙,更偏向於比較中性的「競爭」,即使明顯的對抗,也更多被稱為「激烈的競爭」。

美國希望保持世界的領導地位,對外的公開措辭上相當小心,這或許應該可以理解,但也容易導致中共高層的持續誤判,以為美國不敢輕易與中共對抗,過去半年裡,中共對美國新政府的姿態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國務院可以嘗試向中共外交官示範外交的基本規範,但中共是否願意學習、遵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共很可能對美國的外交規範不屑一顧,估計美國外交官要麼繼續敬而遠之,要麼就不得不針鋒相對了。看來美國國務院至少還需要又一輪的交鋒經歷後,才能認識到文明的詞彙和外交禮儀對中共政權並不適用。

會談之前的硝煙

7月22日,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終於不再迴避中美外交會談的安排,但也僅稱「就中美關係交換意見」,並稱「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謝鋒副部長將與舍曼會談,之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會見舍曼」。

中共仍然堅持派出外交部排名第五的副部長主持對話,王毅之後才出面,儼然成了國家領導人。這也應該就是此次會晤遲遲不能敲定的主要原因,先前很可能王毅都不願出面,美國乾脆放棄,迫使王毅答應出場。

中共一方面極度渴望中美關係緩和,另一方面還要爭面子,實際仍然是對美施壓的一部分。以往王毅一直在與美國副國務卿會面,現在試圖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應該也是中共繼續企圖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步驟之一,只是這一輪敗下陣來。

趙立堅還稱,「中方將向美方表明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以及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態度,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

會談還沒開始,中美雙方就各說各話,硝煙味已經聞到了。

中共重回戰狼

7月22日,中共黨媒新華社發表文章,《外交部:中方已就日美涉華消極動向提出嚴正交涉》。文章主要針對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訪日的主題,並引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話說,「台灣、涉港、涉疆問題都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反對「任何外部勢力無論以何藉口介入東海、南海局勢」。中共試圖再度對美國劃下多處「紅線」。

近日來,有記者不斷詢問中共官員是否會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趙立堅一直迴避。7月22日,他僅稱,「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率領的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已經抵達日本。」這等於承認,中共不會派高官參加東京奧運會開幕式,應該算是中共高層對日本加強與美國合作的報復。

同日,新華社還報導,《外交部駐港公署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無端抹黑香港國安法》。中美會談安排尚未敲定之際,中共黨媒被迫蟄伏;中共軍機甚至停止了騷擾台海;美國軍機數度降落台灣,中共的反應也不溫不火。如今,中美會談剛確定,中共黨媒與中共外交部配合,馬上重新開啟了反美宣傳,中共軍機7月21日又開始在台海出動。

不僅如此,中共也再次開動了病毒甩鍋模式。7月22日,新華社發出連串報導,《武漢P4實驗室投用以來沒發生任何洩漏事件》,《對於世衛提出在中國開展第二階段溯源調查,中方明確表態》,《新華熱評:該查查美國的德特里克堡》,《外交部再談德特里克堡:美方不給出合理解釋,質疑就不會結束》。

中美會談在即,中共對美國重拾攻勢,相信美國政府應該不會感到意外。從目前的形勢看,中美天津對話的期望值正在迅速降低,更大的看點恐怕不是對話本身,而是美國政府最終認識到傳統外交模式失效後,會如何做出調整。

怎樣與中共外交戰狼打交道,全世界應該都在看美國,或許只有美國具備實力找到有效的應對之法。若美國外交官也束手無策,脫鉤恐怕在所難免。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