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後現死亡案例?醫師:2種情況暫緩施打

文/蘇冠米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5日訊】隨著新冠疫苗開打,已陸續傳出多起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是猝死的案例。為什麼會有這些情況發生?要怎麼做才能安心打疫苗?

三高、慢性病控制不好 打疫苗有風險

台灣施打疫苗後的猝死事件增加,這些死亡病例是否與疫苗直接相關,讓民眾忐忑不安。

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猝死民眾進行病理解剖,發現死因多與慢性疾病有關,如心肌梗塞、主動脈瘤破裂等,暫無和疫苗相關的直接證據。

不過,秀傳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炳文指出,本身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或有過敏體質(氣喘、蕁麻疹、藥物過敏)的人,施打疫苗的風險較高。他建議這些民眾在施打疫苗前若有不舒服,應等身體狀況變好再打。

問題在於,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清楚。

「我相信很多人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不是那麼好」,黃炳文說,加上施打疫苗後會有全身肌肉酸痛、頭痛、發燒等副作用,以及不舒服導致的失眠,這些不適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患者健康狀況若沒控制好,打疫苗後,上述副作用會使本來的病情稍微加重。例如高血糖、高血壓患者的血糖、血壓,可能又高一些。病情控制越差,施打後的負面影響越大。有些人可能覺得睡一覺就好了,「這一覺卻恐怕再也醒不來」,他說。

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柯紹華日前幫民眾施打疫苗時,就遇上了這樣的高風險者。

柯紹華在個人臉書寫道,一位老奶奶在打疫苗前,和他提到,自己在服用心律不整的藥,但疫情因素已很久沒回診,最近有點胸悶。

他替老奶奶量脈搏,發現心跳竟然只剩30下左右。他趕緊說:「妳這個心臟快要不跳了,不行!不行!妳這個(身體狀況)不能打疫苗,要趕快去醫院看心臟科。」老奶奶原本和家屬談笑自如,行動也無異常,聽聞醫生這番話後,不敢相信。

柯紹華表示,這位老奶奶如果當時打完疫苗倒下去,真的不知道要算誰的,幸好老奶奶提到了關鍵字「胸悶」。

平時三高沒控制好,施打疫苗後,疫苗的副作用會使本來的病情稍微加重。(Shutterstock)

心血管疾病可打疫苗 但2種情況先暫緩施打

雖然年長者施打疫苗有出現罕見副作用的風險,但若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風險都較高,在衡量利弊下,國際上都建議接種疫苗。

根據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及台大醫院疫苗資訊問答集的資料,以下2種情況應暫緩打疫苗:

1. 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且病情不穩。

2.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

另外,AZ疫苗有罕見血栓伴隨血小板下降副作用,因此,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有高血壓、中風、心臟疾病、血小板低下或凝血異常、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及服用抗凝血劑的人,最好都經由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施打。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認為,這些患者若能施打,要儘量施打。跟一般人相同,施打前有明顯身體不適就先暫緩,施打後若出現胸悶、頭痛、瘀青、喘等症狀要趕快就醫。

「不管是什麼疫苗,都有一定比例的副作用跟後遺症」,黃炳文強調,但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較讓人擔心,所以三高患者要特別注意施打後的反應。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