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今天人們對希臘神話的了解大多源於荷馬(Homer)與赫西俄德兩人所流傳下來的史詩,它們是希臘神話中相對而言較為易於融合的兩大體系,其實也有不少在內容上互相矛盾的地方,因為每個不同的來源都相當於一個單獨的版本。從學術角度看,古希臘除了上述兩人的版本外,還有諸如劇作家蘇福克里斯(Sophocles)、抒情詩人品達(Pindar)、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等大批文學家對一些主題進行再創作,也加劇了各版本間互相矛盾的情況。另外,古希臘奧林匹斯主流信仰外的一些其他信仰團體,比如俄耳甫斯教(Orphism)、厄琉息斯祕儀(Eleusinian Mysteries)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派別,也因為教義的原因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不同的神話版本,都讓希臘神話體系變得更為龐雜。
可能不少華人讀者對西方神話了解得不多,因此這裡僅以人們最為熟悉的雅典娜(Athena)和阿波羅(Apollo)適當舉例。
很多人都知道,雅典娜經常被稱作「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這是因為在一個廣泛流傳的版本中,雅典娜與好友仙女帕拉斯(Pallas)練習格鬥時不小心誤殺了她。雅典娜非常悲傷,為了紀念逝去的摯友,她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帕拉斯·雅典娜」。
但在另一個的版本中,被雅典娜殺死的帕拉斯是個男性巨人(Giant),由於反抗宙斯的統治,在癸干忒斯戰爭(Gigantomachy)中被雅典娜殺死。
還有版本說雅典娜殺死的是另一位也叫「帕拉斯」的提坦神(Titan,也譯作「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古老神族),與癸干忒斯戰爭毫不相干。
當然,希臘神話中還有更多的說法。相傳雅典娜原本就叫作帕拉斯,由於雅典人對這位女神的廣泛崇拜,她的名字也就變成了「帕拉斯·雅典娜」,意思是「雅典的帕拉斯」,與旁人完全無關……
被稱作「福玻斯·阿波羅」(Phoebus Apollo)的文藝之神、光明之神、太陽神在名字上也有諸多混淆。而且在希臘神話中,即使是太陽神這個身分,也都存在著不同的人物。這些紛繁複雜的版本可以說讓人無所適從。
在十二提坦神時代,大地女神蓋婭(Gaia)和天空之神烏拉諾斯(Uranus)之子許珀里翁(Hyperion)原本是司管光明與太陽的神靈,但當他的兒子赫利俄斯(Helios)出現在神話中時,人們就開始把兩者混為一談。因為赫利俄斯每天駕著太陽車划過天空,給世界帶來光明,也是太陽神。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希臘神話中各類版本不斷疊加,很多人又把赫利俄斯與宙斯之子阿波羅混淆了……
這些混亂的神話版本所帶來的弊端,如果僅局限在弄不清楚誰是誰這方面,還不至於給人類道德帶來多麼嚴重的破壞。但隨著文人和民眾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編撰故事,文化便被推下了更加危險的深淵。
公元前七世紀末葉後,希臘神話各版本中的不同人物逐步堆積成了一個混亂而又龐雜的系統,故事裡人物間的聯繫與互動更為密切。其中,男性神和男性英雄之間互動的神話層出不窮,這讓原本表達純粹友誼與尊敬的故事逐漸變了味,在道德的敗壞和人們追求病態刺激的心理下,促成了男性同性戀風氣的發展。
筆者認為,這種風氣與古代奧運會也有關聯。當時的奧運會只允許男性參賽,在比賽規則上禁止運動員著裝,並且鼓勵大眾對男性身體的美感予以評價。奧運會作為古希臘祭典的主要儀式之一,在民眾中影響巨大,因此大量的人群也逐漸習慣于欣賞男性裸體美,然而當人類慾望強盛、道德下滑後,人們捨本逐末,從欣賞力量和人體美,演變成為發展男同性戀找藉口。
當時的社會上也出現了女同性戀,但由於女性在古希臘社會地位較低,女同性戀並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當社會中的男同性戀者在人數上達到了一定比例後,文藝工作者們為了迎合大眾尋求刺激的心理,便不斷在故事裡編撰更多的相關內容。從公元前五世紀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就能看到,很多男神身邊都出現了至少一個青年男子作為他們的男伴,並且故事裡的許多英雄也出現了類似的男伴。
這種情形看似荒唐,卻與當今的一些社會現象似曾相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社會已經相當開放了,但當談起同性戀時,人們都會說那是不道德的行為;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很多國家已經競相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不少政客本人即使厭惡同性戀,但迫於輿論與政治壓力,也不得不公開支持「同性婚姻」;文藝工作者為吸引流量,所做的事情與古希臘時代的同行如出一轍,在影視、文學、藝術領域大肆宣揚這些東西……
兩相比較就能發現,被篡改了的希臘神話其實相當於古代的「現代派」思想,而並非真正的傳統。
人類文明的維繫始終遵循著一定的道德規範,否則就將被毀滅。這是神的意志,歷史的規律,社會的必然,其實也是人心深處的訴求。那些充滿敗壞意味的「文化」對人的刺激只是一時,終究無法長久。所以在公元前五、六世紀進入鼎盛階段的古代希臘,僅維持了一百來年的繁榮,就在各種負面思想的折騰下逐漸走向沒落。
從外在的表現看,當人心變得陰暗之後,人們視狡詐為聰明與榮耀,視正直為愚蠢和恥辱。在人心魔變的過程中,激發出大量的矛盾,連綿不絕的內戰不斷削弱希臘各城邦方方面面的實力;最終隨著羅馬的崛起,希臘在公元前二世紀退出了歷史舞台。
(待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