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為何他們守護正體字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08日訊】上次我們分享到中國文化中漢字是神傳給人的,漢字源於倉頡造字,近代在中國大陸漢字被簡化,簡化之後人們就不容易讀懂原來的古籍了,我們先從一個笑談說起,中國有首著名的詩詞,講述在元宵節裡發生的故事:「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宋 歐陽修

在一次節目當中,著名主持人董卿滿懷深情地念道:「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書」節目一出就被人們熱烈討論:花市燈如晝,怎麼是書呢,因為這個正體字的書和晝很近似,長期讀簡化字的人,真是不容易分別。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還是被人熱議人們說不懂正體字,傳統文化傳承真是堪憂啊,從這件事人們也發現:雖然正體字筆畫比較多,但它還是有規律的,如果了解了其中的規律,便能更好地去了解:漢字背後所隱藏的內涵和秩序。

那麼這些秩序和規律有哪些呢?中國文化裡把漢字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分為六種,分別是像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前四種主要是漢字的構造方法,後兩種指漢字的使用方法。

第一種象形,就是按照物體的樣子畫下來,比如山、日、月等等。第二種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標示出抽象的觀念、動作名稱等,讓人看了就能了解意思。像一、二、三、兇、刃等。如在「木」字上加一畫,表示樹梢「末」;在「木」字下加一畫,表示樹根」「本」。

第三種會意,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文字,合成一個新字,表達一個新的意思。如:「鳴」於是用「口」和「鳥」組成,形象地指鳥的叫聲。再如「酒」字,以釀酒的器皿「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酒字。

第四種形聲,形聲字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和聲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類別;「聲旁」則表示字的字音,如和樹木有關的字,都以「木」為形旁,加上各種不同的讀音,就成了梅、楓、材、柚、棲等等。

《說文解字》中歸屬「示」部漢字非常多,幾乎都是人跟神明溝通的方法與形式,如神、禮、祈、禱、祝等等,在同一個偏旁部首下,人們知道這些字都有相關的聯繫。

剩下兩種是關於文字的使用方法,一種是轉注,一種是假借。轉注是文字未經統一之前,用意義相同而形體不一樣的字來互相解釋、互相溝通。如:「酉」和「酒」、「北」和「背」、「考」和「老」互為轉注。

假借是借用一個已經有的字來表達同音但不同的意思。如「來」 本義是「麥」,後借來表示「來去」的「來」,再如假借「烏鴉」的「烏」表示「嗚呼」的「嗚」等。 

所以這六種用字的方式: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有著詳細的記錄,它們被稱為六書。而六書這一名詞最早在《周禮地官》裡就有提到:「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原本漢字有它一整套構造方法,但是一九五六年後在漢字的發源地中國,中共當局把它簡化,簡化的這些字體不僅給大陸人用,而且還向香港推廣,香港電台曾被要求用簡體字打字幕,遭到民眾反抗,香港有些民眾把這些簡化字稱為殘體字,也就是殘缺不全的字,它不僅不代表任何意思,還歪曲漢字原義。比如文字學者常宣傳的這幾個字:爱愛無心,亲親不見,产產不生,厂廠空空,儿兒無首,导導無道,乡鄉里無郎,门開關無門等。

也有很多有識之士呼籲要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恢復正體字,香港有個著名書法家華戈,香港很多電影名字都是請他提的字,比如《葉問前傳》《少林寺》《倩女幽魂》等,他寫了一輩子的書法,他說毛筆字一定要用正體字來寫,提到漢字簡化,他說如果有一天只能寫簡化字我就封筆了,從中也能看出他對傳統漢字的堅守。

還有文化學者季羨林,曾重申年輕人必須讀懂正體字。文化學者南懷瑾也認為,中華文化數千年都是用正體字,但漢字簡化後不識正體字,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曾於二零零九年全國政協會議上提議恢復正體字,說中國傳統文化不能丟,二零一六年他再度提案,呼籲青少年練毛筆字、學正體字。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他曾在一九八五年留學日本,之後在日本工作十幾年。 二零零九年兩會期間他提出,建議全國用十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正體字。二零一四年全國人大代表吳仕民提議案,呼籲國家應「恢復正體字,傳承傳統文化」。

二零一五年大陸導演馮小剛在兩會中提議,呼籲應該逐漸恢復部份有文化意涵的正體字,別讓漢字失傳了。也有很多民眾呼籲恢復中國的傳統文化,恢復中國的正體字。那麼關於中國的傳統還有哪些文化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