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璽三次被刻字,都是什麼內容?唐太宗為何不用傳國璽自己刻?

唐靖遠•傳奇匯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28日訊】朋友們好,今天是2月27號星期六,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昨天的視頻中,我和大家聊了傳國玉璽從秦始皇刻制後,一直沿傳到西漢平帝手中,這期間基本上平平順順,沒出什麼問題。

公元5年,漢平帝駕崩,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立為皇太子。當時傳國璽被收藏於長樂宮。說起這個長樂宮,說句題外話,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是被呂后在這個長樂宮的鐘室之內謀殺的。

這個孺子嬰才僅僅兩歲,正是標準的主少國疑,當然就出來了有非分之想的人,這個人就是王莽。王莽是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屬於外戚,也是權勢熏天的權臣。他最終篡奪了西漢王朝,這是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整個西漢從漢高祖開國起就出現呂后外戚專權,沒想到到了最後還是亡於外戚,這也是西漢一朝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徵。

話不扯遠了,當時王莽覺得自己代漢而立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派遣了一個心腹,也是一個親戚「入宮請璽」,說是請,當然就是索要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當時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實在無力阻止,眼見劉家江山保不住要改姓王了,悲怒之下,不願拱手送人,而是取出傳國璽用力摔在地上,同時對來人說:我年紀已老快要入土了,但你們兄弟今後將有滅族大禍。

王政君這一摔,差點毀了傳國璽,來人也驚出一身冷汗。不過幸運的是,也許老太太年老體衰,實際上沒多大力氣,只是璽上雕刻的龍被摔缺一角,但整體還保持完好。王莽得到玉璽後,立即召集了能工巧匠用黃金補上了這處破損,這就是後世「金鑲玉」典故的由來。

王莽篡漢,是傳國璽第一次落入到竊取神器者手中。而王政君盛怒之下的一番話,居然一語成讖。14年後,王莽短暫的新朝覆滅,王莽也身死族滅,應驗了王政君當年的警告。

從此以後,傳國璽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但凡篡弒奪位者,或德不配位者,哪怕得到傳國璽,也大都國祚短暫,或不得善終。

傳國璽幾經流離,重歸漢光武帝,並代代延傳至東漢末年。當時是少帝剛繼位(又是一個小皇帝),結果爆發宦官作亂,劫持了少帝出走,離開了皇宮,結果混亂中掌璽官走散,傳國璽自誕生以來第一次不知所蹤。

當時的東漢王朝,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的前夜。宦官之亂剛結束,又爆發了董卓之亂,引發天下各路兵馬討伐董卓。

東吳的破虜將軍孫堅,率兵進入洛陽,並負責對殘破的漢室宗廟、陵寢等從新修繕。當時孫堅率部駐紮在洛陽城南,結果就出現了難以解釋的神奇現象,就是士兵們無意中發現一口官井上方在黎明破曉之際,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五色之氣。

這個奇特的現象當時就傳開了,史書的說法是「舉軍皆怪」,所有人都知道了。孫堅當然也得到了稟報,為了一探究竟,他派人下井探查,結果撈出來一具宮女的屍首。在這位宮女的脖子上栓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發現傳國璽就在裡面。

這個傳國璽,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是真身,因為這件事情當時影響非常大,在《後漢書》、《吳書》以及《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而且還都註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就是孫堅發現的這個傳國璽的一角有缺損痕跡。

所以,這就是禍福相依的道理。王莽篡漢的時候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結果反倒成了後世辨別真假的一個有力證據。

自此,傳國璽復現人間。這個孫堅,可能不少朋友都比較熟悉了,他就是後來三國之一,吳國的開國大帝孫權的父親。

非常有意思的是,孫堅無意中得到了傳國璽,結果最終他兒子開國稱帝。孫堅的老闆袁術聽說後用劫持孫堅妻子的方式強奪了傳國璽,隨後自立為王、僭號稱帝。袁術的行為,令他成為天下人眾矢之的。僅兩年後,袁術在眾叛親離中病亡,傳國璽復歸漢室。

此後天命流轉,東漢再也維持不下去了,漢獻帝於是召集大臣,先到宗廟中告祭祖先,然後使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算是和平移交政權,禪位給了曹操的大兒子曹丕。

魏文帝登基後,派遣玉工,在傳國璽肩部又以隸書字體刻下了「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八個字。這樣一來,傳國璽相當於又多了一個識別的標記。

在經歷了一段大家無比熟悉的三國鼎立時代之後,歷史終於慢慢走到了三國歸晉的時候。當初漢獻帝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被迫將帝位讓給了魏文帝,結果到了魏國的末年,司馬氏實質上已經權傾朝野,於是天道輪迴,在公元265年的時候,魏元帝曹奐也被司馬炎幾乎一模一樣演了一遍,將地位讓給了司馬炎。

從此,傳國璽就沿傳到了晉朝。

在整個西晉時期,雖然中間一度發生過八王之亂,但傳國璽一直被皇室妥善保管,沒有出過問題。從秦始皇製作傳國璽,到西晉末年,我們看到傳國璽的流傳譜系非常清晰,中間雖然一度失蹤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又回歸了朝廷那個時候中間沒有斷代,所以確認傳國璽的真偽是沒有問題的。

但從西晉滅亡,中國進入「五胡亂華」的時期,晉朝部分皇室成員南下建立東晉王朝,傳國璽就開始進入到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時代,流傳譜系也開始發生混亂,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開始出現了有實據可查的真假傳國璽問題,導致後世爭議極大。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出身匈奴、已經繼承漢趙國帝位的劉聰派遣石勒等人攻入洛陽,俘虜晉懷帝和晉愍帝,傳國璽落到了劉聰手裡。但劉聰建立的前趙政權也不長久,僅僅25年就被手下大將石勒所取代。

石勒也是胡人,他建立的政權在歷史上被稱為後趙,傳國璽當然順理成章就轉移到了他的手中。石勒得到傳國璽,當然極為高興,但當時南方還有一個東晉王朝的存在,誰才是正統王朝呢?

於是石勒召集玉工,在傳國璽一側再次刻下了天命石氏」四個字,以證明自己才是華夏正統。這是傳國璽第三次被刻字,也是最後一次。

這個局面對在長江以南建立起來的東晉王朝來說,雖然他們承襲了司馬家族的血統與道統,但就因為沒能保住傳國玉璽,因此一直被北方胡人王朝譏諷為「白板天子」。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隨著歷史大戲的演進,傳國玉璽不僅代表著皇權威嚴與持有者秉承天命,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王朝是否被承認為華夏正統的重要前提。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歷史大戲演繹到了合久必分的大分裂時代,群雄競起,各負天命。或稱孤一時,或道寡一世。在這樣一個紛繁變幻的亂世中,大小王朝輪番登台,胡漢帝位頻繁更替。但傳國璽就只有一個,不可能所有稱帝者都能擁有,於是從新製作屬於自己的傳國璽也就成為許多君王的必然選擇。

剛才我們聊到了後趙國的皇帝石勒,到他這裡的時候,傳國璽的下落都是清楚的,但當後趙被滅,傳國璽在兵荒馬亂之中就再次失去了蹤跡。

按史書記載,滅掉石勒後趙國奪走傳國璽的是魏國,這個魏國和三國那個魏國名稱相同,但皇帝不姓曹,而是姓冉,所以歷史上為了方便區分,把這個魏國叫做冉魏。

到了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冉魏即將被滅了,十萬火急之下,主動以交出傳國璽作為交換條件,乞求東晉發兵救援。在當時,這個傳國璽被輾轉送到東晉宮中的時候,一度被東晉皇室視為天命重歸,大吉之兆。

但傳國璽流傳歷史上最大的一個謎,就在這裡出現了。按照史書的記載,這個傳國璽所刻的文字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八字。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此前史書記載的秦始皇所制的傳國璽,刻制的文字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顯然二者的文字並不相同,且史書也沒有提到是否有缺損、以及是否刻有其他文字等等。

那麼東晉皇室得到的這個傳國璽的真假就成為歷史懸案了。因為得到這個玉璽時的年號叫「永和」,所以為了便於區分,後世歷史學家就把這個傳國璽稱之為「永和璽」。

整個南北朝時期,是中國一個大分裂時代,中間多次有傳出發現傳國璽的消息,但都基本上被認為並非秦始皇製作的本尊。在南朝,永和璽一直被繼承下來,而在北朝失去蹤影的傳國璽究竟在哪裡,一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沒有人知道。

在這段記錄混亂的時期,傳國璽似乎曾經閃現過一次真容。那是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燾下令滅佛,這是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也是佛教四次法難之一。

因為他要滅佛,所以各地都在搗毀寺廟建築。當時是在鄴城這個地方,當地官方在搗毀一座五層佛塔的時候,在塔中泥塑佛像中發現了兩方玉璽,其刻文都與秦始皇傳國璽相同,而且其中一方玉璽肩部還刻有「大魏所受漢傳國璽」字樣。

這是整個南北朝時期,唯一見到的有官方記載的,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傳國璽真品出現的線索。

但遺憾的是,北魏之後,又經歷了東西魏的政權更迭,而史書再也沒有對這個佛塔傳國璽的記載,真正的傳國璽依然不知所終。

一直到了隋朝重新統一中國,又沿傳至大唐王朝,史書記載獲得的傳國璽,其刻文都是「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八個字,因此我個人判斷,這很可能是從南朝一直繼承下來的那個東晉永和璽。

永和璽是不是真正的傳國璽,歷史上的爭議就很大,但就我個人來看,很可能不是。因為在大唐貞觀十六年的時候,當時正處於盛世開端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用白玉新刻一方皇帝印璽,並欽定其文字為「皇天景命有德者昌」八字,這與前代兩種說法的傳國璽文字都不相同。

這一方新刻的皇帝印璽,就被稱為「受命璽」,從此成為大唐王朝代代延傳的鎮國之寶。

我們都知道,刻有「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文字的永和璽,其實也在唐朝的皇宮之中。那既然已經有了前代遺留的傳國璽,為什麼唐太宗還要自己新刻一方印璽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唐太宗本人也覺得這個永和璽並非秦始皇印璽。既然真品不見蹤影,唐太宗這樣聖文神武的千古一帝,當然也是上應天命了,所以自己製作傳國玉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自從秦始皇的傳國璽失蹤,歷朝歷代天子都沒有放棄過尋找,但一直杳無蹤影。最後一次被認為可能出現的傳國璽,是到了北宋哲宗年間,當時有一個名叫段義的農夫,他在耕田的時候發現了一方玉璽,覺得不是一般人能用的,立即上報了官方。

當這方玉璽被送入皇宮的時候,哲宗皇帝極為重視,指定了十三位大學士一起進行考證辨認。這方玉璽據記載是「色綠如蘭,溫潤而澤」,是藍綠色,其文字倒是與秦始皇玉璽的文字相同。

最終這十三位大學生的鑑定結果,認定這是真正的秦始皇傳國璽,但這個結論在當時就有很大爭議,後世也普遍認為這不是真品,但也無法知道究竟是哪個朝代、是誰製作了這方玉璽。

傳國璽究竟在哪裡?史學界對此有至少五種以上的說法,且各有論據。所以,這個中華第一國寶的下落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從可信的史書記載查考,秦始皇的傳國璽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就失去了記載。雖然後世出現的各種傳國璽不一定是真品,但傳國璽與天命神授這個文化內涵,卻被一代代繼承下來,成為中國神傳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看,真正的傳國璽是否還會顯露真身,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好的,這個漫長的故事就聊到這裡結束了,謝謝各位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