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義趣】之十三:烏巢禪師

皇甫容

Facebook

在西遊故事中,出現了很多佛、道、神,烏巢禪師是其中之一。他出場時間很短,只和唐僧、悟空、八戒打了一個照面,卻在瞬間洞曉了唐僧的一切、悟空的身世以及取經的路線。更不可思議的是,禪師還向唐僧口傳了一部寶典,引導他修行,成為繼菩提祖師之後,又一位神祕人物。

《西遊記》第十九回,唐僧與悟空迎來新成員──八戒。三人一路西行,走了一個多月,路途極為平穩。當他們走過烏斯藏界,眾人一抬頭,看到一座巍峨的高山。

唐僧坐在馬上,叮囑兩個徒弟仔細地看路。八戒倒是對這一帶很熟悉,遂即為唐僧介紹:「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位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他。」

圖為清彩繪西遊記——烏巢禪師。(公有領域)

在西遊故事中,這位烏巢禪師和悟空最初的師父菩提祖師一樣很神祕,只是露露首和唐僧等人打個照面,此後就徹底消失了,一直到悟空、唐僧修成正果,都沒有再出現。

眾所周知,如來定下取經之事,再由觀音菩薩探查取經之路,並安排護法神保護取經人。說起取經之事,還得從悟空大鬧天宮說起。

唐僧取經路上魔難重重,觀音菩薩多次出手相救。圖為清彩繪西遊記。(公有領域)

昔日,悟空在天宮大動兵戈,最終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玉帝為答謝如來,大開金闕瑤宮,舉辦隆重的安天大會。宴會一結束,如來就回到了靈山大雷音寶剎。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在大雷音寺沒待多久,如來料到凡間已經過去了五百年。祂觀察下界四大部洲,發現南贍部洲的眾生貪淫享樂、殺生爭奪、逞凶鬥狠。南贍部洲已是個是非惡海,口舌凶場。為了勸人向善,祂決定向南贍部洲傳下真經。於是如來定下取經一事,派觀音菩薩前往東土,尋找取經人。

整部小說中,沒有講如來、菩薩究竟給唐僧師徒傳了什麼法指導他們修行。當然唐僧等人走上取經路,還沒有到達西天,自然不知道如來所傳之法。倒是在取經路上,悟空和唐僧常會談起烏巢禪師傳給他們的修心寶典。他們對禪師經典的領悟,一直貫穿整個取經之路。

唐僧師徒一行進入平頂山地界,唐僧叮囑眾徒:「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圖為明 項聖謨《山水冊.層巖峭峙》。(公有領域)

我們看幾個片段。其中第三十二回,唐僧師徒一行進入平頂山地界,唐僧叮囑眾徒:「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這時悟空用烏巢禪師的話安慰他:「『心無罣礙:無罣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望唐僧不要憂慮和擔心。

第四十三回,唐僧師徒來到黑水河地界,三藏聽到震耳的水聲,當即大吃一驚。悟空見三藏太多疑,笑著提醒他別忘了念《多心經》。一路走來,唐僧每天都念,因而非常熟悉這部寶典「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於是問悟空:「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悟空說:「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

《西遊記》中,描寫了很多悟空降妖除魔的場面,卻沒有描述悟空是怎麼念經的,又會在何時何地念經。但是從這一回的介紹中可看出,悟空不僅熟悉禪師傳下的寶典,而且還領會其中的意思。

悟空對唐僧說:「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 shizhao /Wikimedia Commons)

他對唐僧說:「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從未上過一天學的美猴王,隨著修行功底的加深,漸漸地開了智慧,很多東西竟也無師自通,不僅能夠吟詩,對修行之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小說第八十五回,唐僧師徒離開滅法國繼續趕路,抬頭一看又是一座高山。唐僧趕緊勒馬,叫徒弟們小心。悟空笑著說:「放心!放心!保你無事!」三藏不信,老是覺得有些凶氣,因此心神不寧。

悟空還是笑著說:「你把烏巢神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雖然記得,但是忘了還有四句頌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三藏聽明白了,說道:「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悟空接著說的話,出口即成詩章,而且對仗很公整,很有文藝範兒,他說:「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

再次勸慰唐僧放下疑慮和驚恐,這時的悟空已經今非昔比,說的話含義很深刻,幾乎一針見血:「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唐僧聽了頓覺神清氣爽,成千上萬的疑慮都寧息了。這時的唐僧和悟空,都已經知道了修心的重要意義。

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眼看著快走到佛地了。圖為頤和園長廊上的彩繪:路遇紅孩兒。( shizhao /Wikimedia Commons)

唐僧師徒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眼看著快走到佛地了。小說第九十三回寫道,途中,忽然一天,唐僧抬頭又看到一座高山,再次驚恐地提醒眾徒小心。

西遊故事中,每當唐僧看到高山,露出恐懼的表情時,悟空總是笑著安慰他。說來也怪,為什麼唐僧每次見到高山都會害怕?而悟空總是笑呢?或許,那高山就是人心的對應吧。唐僧的恐懼心,只是人的一個負面情緒和心理,可能在另外空間正對應著一座很大的山,等著他儘快去掉執著,越過那道思想的山障。而悟空可能是見唐僧提高的機會來了,所以為他高興呢!

快臨近天竺佛地之際,悟空再次提醒唐僧,不要忘記誦念烏巢禪師的寶典。就這樣,烏巢禪師的寶典一直引導著唐僧和悟空修行。最終,唐僧修成旃檀佛,悟空修成鬥戰勝佛。

那麼,烏巢禪師的法力究竟有多高?即便悟空能翻江倒海,一個跟頭可翻十萬八千里,可是在禪師面前,仍舊無用武之地。

悟空看著禪師化成金光,準備返回烏巢,隨即拿出金箍棒往上亂搗,但見上空霎時湧出萬朵蓮花,千層祥雲,悟空卻連烏巢的一根藤都沒搆著,白費了一番力氣。

點閱【西遊義趣】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