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份聲明,到成立跨國組織,然後染紅半個地球,再造出個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作為一個全球「行銷商」,他提供的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概念」。憑藉行銷及至行騙的概念,他妄圖把整個世界握於掌中。那麽他究竟是如何包裝空洞的理念,用虛假的未來換取現在的權力和財富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解析「共產主義」的設計原理,看看馬克思是怎樣玩弄概念的。
「共產主義」的包裝原理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是大多數人對「共產主義」的認識。很多人也是憑著這一點,認爲「共產主義」有利於人類福祉。
誰相信這些口號,我就只能「呵呵」了。但是,馬克思(還有恩格斯)不停地論述他們的概念,還寫了好多好多書。這讓人覺得,莫非「共產主義」真的有可行性?
馬克思本人精於包裝概念,如果你陷在他的邏輯中,去研究他的論證過程,很難發現漏洞。但是,做過銷售的人都明白,真正的詭辯術,往往表現在三個地方:
1 預設立場
2 不可驗證的細節
3 偷換概念
立場決定著方向,而邏輯是一條路。當你在一條路上反反復復走來走去,覺得暢通無阻,怎麽最後的終點就是不對呢?很可能你的方向就是錯的。路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而方向卻是無形的。所以,預設立場,就可以用清晰的邏輯來傳遞假象,這在左派媒體的新聞中也是常見的。
「不可驗證的細節」,説白了就是:能驗證的地方,一定實話實説;不能驗證的地方,就可以按需要去隨便說。
「偷換概念」,要模糊一個概念的界限,然後在似是而非的論證中,把「鹿」説成「馬」。不經意地用一下,很容易矇混過去。
接下來,跳出馬克思的冗長論述,直接用普世價值去審視「共產主義」理論和《共產黨宣言》,你一定會得出一個「驚艷」的結論。
馬克思要做什麽?
先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注意,馬克思自己也承認,這不是靠什麽政治制度達到的,而是依靠高度發達的科技和生產力、以及非常高的社會道德水平,自然達到的社會狀態。
你會覺得,這很正常啊,如果物質財富多到用不完、所有人的道德都像聖人一樣,那樣的社會,採取什麽政治制度都是幸福的啊,用得著耗盡一生「著書立説」嗎?
但重點來了。馬克思假想了一下,那樣一個神仙般的世界,可能演變成什麽政治制度。然後提出了兩個結論:
1 可以先實現這個假想的政治制度,然後再奔向神仙生活。
2 可以用打砸搶的手段,實現這個政治制度。
你有沒有感覺這裡有問題?
原本的邏輯是:
(不可知的未來)科技和生產力高度發達+道德高尚 → 生活幸福無邊 → 政治制度可能變化
經過馬克思的複雜論述,邏輯卻變成了:
打砸搶 → 改變政治制度 → (不可知的未來)科技和生產力高度發達+道德高尚 → 生活幸福無邊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馬克思真正想做的事情,是通過「打砸搶」來改變政治制度。至於那個「理想」的政治制度,原本屬於「不可知的未來」,經過馬克思的論述,被包裝成了「必然實現」。這就是所謂的「共產主義」。
我們開頭講過「不可驗證的細節」:你可以按照需要隨便去説。馬克思就是這樣,把「共產主義」跟「神仙般的生活」打包在一起,為自己的政治目的做背書:打砸搶 → 改變政治制度
由於這裡的政治制度,預先被論述成了「真理」,於是,馬克思鼓吹的「打砸搶」,也就成了「正義的」、「先進的」、「符合歷史潮流的」。
其實,馬克思真正論述的,是「打砸搶」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所以,「共產主義理論」,不是他的理想,而是他的政治工具。
從歷史來看,馬克思致力於推動的,就是世界各國的流氓暴動、無政府主義、推翻各國政府,然後建立全球性的大政府,統治一切。
如果你還不明白,可以看一看現在美國的「黑命貴」和「安提法」,這些都是公開的馬克思主義組織,然後你就知道馬克思真正推動的是什麽了。
《共產黨宣言》的華麗行騙術(1)
馬克思整套理論的核心,是要解決三個問題:
1 如何煽動暴動
2 如何建立統一的世界政府
3 如何實行全球化極權統治
《共產黨宣言》作為「共產主義理論」的綱領,為這三個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當然,它使用的是銷售語言:即掩蓋了真實目的,把一切都說成是為了蒼生。
爲了「煽動暴動」,馬克思貶低「勤勞致富」,鼓吹「掠奪致富」(即所謂「革命」)。爲了讓「掠奪致富」顯得更加「正義」與「進步」,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把自由社會説成了如地獄一般可怕。然後,鼓動不務正業的、不願踏踏實實工作的遊民起來造反。
現在,沒人説得清19世紀的德國社會,究竟黑暗到什麽地步。但是,看一看今天的美國「黑命貴」運動,就能知道大概。
任何一個社會,總有一些不好的因素,美國亦然。但是,美國社會遠遠不是「黑命貴」馬克思主義者們所描述的那樣充滿「歧視」與「壓迫」,讓他們「不得不」暴力反抗……這些根本不是事實。馬克思主義者們,爲了給暴動找到合理性,無限誇大了社會矛盾。
最明顯的兩個事實是:
1 「黑命貴」在美國街頭大規模公開打砸搶造成的動亂與危害,遠遠超過美國正常時期的社會矛盾。
2 已經實現了共產黨統治的中國,每年都有很多人帶著財富積極移民美國,同時卻罕有聽聞美國人移民共產黨國家的。
煽動暴動,推翻現政府,目的就是爲了重建秩序,成立極權政府。
共產極權政府喜歡容易被煽動的國民,也有意識地造就這樣的國民。這個傳統,從馬克思設計這套煽動暴動的理論時,就已經成爲了基因。極權政府不喜歡跟理性的民衆耐心討論如何治國。
《共產黨宣言》的華麗行騙術(2)
爲了把極權政府全球化,馬克思定義了兩個概念:「貧窮」和「階級」。
馬克思把「貧窮」描繪成「革命者」(暴動者)至高無上的基本共性,取代了各種人群差異。因爲「貧窮」,人們就「應該」突破血緣界限、民族界限、國家界限、宗教界限、文化界限……「貧窮」超越了一切,把人們聯係了起來,形成了「階級」。而「階級」則可以取代家庭、民族、國家、信仰、文化,成爲人與人之間「最堅實」的連接紐帶。
在馬克思的描述中,只要以「階級」利益為藉口,人們就可以背叛家庭、背叛民族、背叛國家、背棄信仰、捨棄文化。達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建立一個以「階級」爲基礎的跨種族、跨國家、跨宗教、跨文化的世界政府。
相應的,《共產黨宣言》宣稱要消滅家庭、取消民族、取消國家,還要取消宗教、道德、法制等一切障礙。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馬克思除了強調「階級」,還強調「階級鬥爭」。請注意,「鬥爭」意味著「生存矛盾」。「生存」是人類的最基本需要。一旦把「階級鬥爭」強化為「生存矛盾」,那麼維護「階級」利益,就成了人們的最基本需要了。這就是馬克思試圖植入人們頭腦中的概念。
歷史上,共產黨即使掌權了,也要不停地搞政治運動,抓各種「反革命」,使民衆在「生存危機」中掙扎,其長遠目的之一,就是要以「恐懼」來強化洗腦效果,確保「階級」的概念置於家庭、民族、信仰和文化之上。因爲馬克思主義者們必須給所有人植入統一的「階級」屬性,才能建立起跨越一切的全球化極權。
所以,在政治運動中,共產黨往往訓練民衆「夫妻揭發」、「父子背叛」,以忠於「共產黨」、忠於「無產階級」。這些是有目的設計出來的。訓練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恢復恢復經濟,只要再殺一批人來「撥亂反正」即可。
表面上,馬克思鼓吹「掠奪致富」,為不務正業的社會流氓「打砸搶」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藉口,而且跨越了各種界限,最大化了這些「暴民」的力量。實際上,他也同時設計好了:當世界性的造反力量奪權之後,共產黨將居於其上,成爲一切的統治者。
以上是所謂「原教旨馬克思主義」的計劃與實踐。
在發展中,現代馬克思主義者發現,想要煽動暴動,可以用一切看似「正義」的藉口,除了均貧富,還可以搞環保、反戰、女權、黑人權等等。
而「環保主義者」、「安提法」、「女權主義者」、「黑命貴」等身分,也和「無產階級」一樣,可以成爲跨越各種差異的人群共有屬性。
在法治與科技社會中,原先的暴力造反,通過更精緻的輿論宣傳,甚至可以用民主選舉制度來實現。這樣,同樣可以建立全球化的反政府力量,謀求掌權並重建秩序。
這一切,最終都是要走向那個全球化的極權制度。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