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大灣區建設沒吸引力?七成企業擬遷廠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1日訊】一項調查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有近七成的企業正在考慮將產能移出中國;與此同時,有大量的技術工人穿越中越邊境到越南打工,其中不乏冒險偷渡者。專家認為,這反映習近平南巡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足以解決企業問題。

渣打集團10月27號公布2020年度大灣區調查結果,受到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與疫情影響,43%的企業更積極考慮轉移產能,另外有近25%的受訪企業出於其他理由也考慮遷廠,合計有近七成企業正考慮將產能移出中國。

臺灣宏觀經濟學家吳嘉隆提到,大灣區過去是中國製造業和科技業重鎮,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近期受到香港局勢惡化影響、美國制裁手段越來越嚴厲,企業感受到外在環境惡化。

臺灣宏觀經濟學家吳嘉隆:「粵港澳大灣區是當初從香港引進外來直接投資最優先落腳的地方,就是粵港澳大灣區這裡,他等於引進國外的製造業,所以你看到深圳有很多中國本身的公司都在深圳落腳,這個地帶是中國製造業和科技業的重鎮。」

吳嘉隆認為,但是當前不止國外訂單減少,國內消費、需求也不足,就使得企業有撤出動機。

吳嘉隆:「這裡反映出來另外一點,內循環其實有很大壓力,國內需求不足以填補國外訂單的流失。內需的部分現在有很大的挑戰,必須把出口市場的產能,如果要不撤出的話,就必須要轉移到國內需求,而國內需求補不上來,這是重要原因。」

時事評論員秦鵬也提到,廣東省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體,這種製造業的外向型經濟,受到中美貿易戰、疫情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時事評論員秦鵬:「這些年中國房地產經濟膨脹、人工成本等快速上升等等,對廣東省製造業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這樣一個嚴重外向型的省份,被調查的外企70%考慮全部或者部分產能外遷,看起來就是非常的順理成章,這說明中國製造業遇到的麻煩越來越大了。」

外移的企業,多數以越南為遷移首要地,吸引中國技術人才和勞動工人。越南公安邊防局日前在中越邊境,先後抓獲上百名來自中國廣西的偷渡者。

吳嘉隆認為,這說明越南本地的人才與勞動力,可能已經充分就業,而工業用地也趨近於飽和。

吳嘉隆:「表示企業遷到越南之後,沒辦法完全在越南補足勞動力與人才需求,所以才要回過頭來,到中國這邊,吸引勞動力與人才,跨過邊界到越南找尋工作機會。」

吳嘉隆:「問題是現在越南也接近飽和,越南的工業用地、設廠條件也接近飽和,所以接下的話,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廠,遷到印度、印尼、東南亞。」

就在企業外遷的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4日南巡深圳,力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調要將深圳作為大灣區的引擎,「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秦鵬認為,習近平的談話,說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已死,深圳已無法以「市場拓荒牛」的形象輻射全國。

秦鵬:「在我來看,習近平的這次南巡,深圳開放40週年的紀念大會,實際上是宣布改革開放已死,深圳真正的活力已死。現在習近平提出要把深圳建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根本無關繼續改革開放了。」

吳嘉隆認為,這說明中共推動的「粵港澳建設方案」不足以解決企業問題。其方案推動的目的,在於把香港內地化,把香港變成「一國一制」、納入中國一個直轄市的同時,解決其外匯儲備吃緊的問題。

吳嘉隆:「既然是直轄市就不需要用港幣,可以改用人民幣,香港的外匯儲備就可以轉來支持人民幣的發行,而不是支持港幣發行,所以香港的外匯儲備就統一由中央管理運用,相當於中國把香港外匯儲備吃掉了,這裡將來會出現匯兌的問題、外匯交易可能受影響。」

吳嘉隆認為,由於大灣區方案推動潛藏匯兌隱憂,也促使外資企業藉此機會往遷移。

採訪/陳漢 編輯/林岑心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