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亞投行(AIIB)成北京散財機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9月30日訊】最近因中美兩國大事太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行長開始第二任期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也就被媒體冷落了。亞投行表面上看來一切正常,行長金立群決定繼續第二任期並表達了期望,中國方面也努力闡述了亞投行的成績;107個成員國當中,52個南美和非洲友邦繼續加入,除日本和美國以外,G7其他國家仍然是AIIB成員。但是,仔細閱讀各種業績資料,卻發現亞投行窘境盡顯,其所謂業績就是幫助中國政府全球散財。

亞投行的成績單並不靚麗

亞投行剛開業時,宣傳的貸款額度是年300億美元。根據該行的項目批准書,在開業後的四年半中,只有87個案例,196億美元。這比金立群行長在開業前提出的假設還少一半。

上述業績需要查詢方知。現在請看中國自己總結的成績單:已有能力提供13種貨幣貸款;2019年5月,亞投行在英國倫敦發行25億美元5年期全球債券;2020年6月,首次發行30億元人民幣熊貓債。

衡量這種政策性銀行是否成功有個重要指標,那就是貸款額度。亞投行沒達到預期的貸款目標,而且還要靠發債籌集資金,金立群在連任行長時聲稱,到2025年時,亞投行的年度貸款才能達到100億美元,這說明亞投行資金緊張。這與近幾年中國國內經濟走衰有直接關係,而中國經濟走衰,又與中美關係惡化直接相關。

中美貿易戰後,兩國關係緊張。美國方面的制裁逐步加碼。世界各國對中國有嚴重的市場依賴與投資依賴,但中國經濟的繁榮,正好是因為對美國的三重依賴:技術依賴、金融體系依賴、貿易順差依賴。在2018年以前十多年,來自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均占中國全部貿易順差90%以上,成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來源。如今三個依賴踏空,外匯儲備將成為無源之水,也無法充當其他國家的大買家與投資者,自然也就失去了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控制力。

亞投行為何要採用13種貨幣作為貸款幣種?原因就是沒那麼多美元。過去幾年裡,中國央行和世界39個國家的銀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的規模高達3.47萬億人民幣,這樣可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而人民幣的發行權在中國政府手中,需要時就大量印製。這也算是中國方面認為的「人民幣國際化」之重要舉措之一吧。

中國成立AIIB到底圖啥?

說白了,AIIB成立之初,其實只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布局的一枚棋子,目的是三重:

一、為配合一帶一路向外輸出產能的一個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二、為了與日本主導的亞開行在亞洲爭奪區域主導權;

三、增加與美國爭奪世界領導地位的籌碼。近些年來,美國由於內部黨爭激烈,矛盾特別深重,加之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化1.0版特別不滿,在聯合國採取退出策略,中國更認為這是中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好時機。

參加的國家雖然多,現為107個。但大多數隻繳了認繳股本的一部分,均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杆子」的想法:參加了,不一定有好處;但不參加,萬一有什麼好處,肯定得不到。這從亞投行成立後的四年作為中,可以看出,基本是中國在積極主導,參與國家態度敷衍,加上一帶一路國家基本都是高風險國家,信用評級都不高,有的甚至沒進入國際信用評級,在這種高風險國家投資,按中國的歷史經驗,多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發放疫情援貸能平息他國的不滿麼?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