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腎臟病人可以不必到洗腎的地步,只要他們能多關注一個指數——GFR(腎絲球過濾率)。
紐約退伍軍人協會營養主任王咪咪談到一個現象:
當她給教堂或者社區做演講,她會問每一個人:「你們每年都去看醫生嗎?」
「去!」他們回答。
「你的lab是多少?」
「我不知道啊。我的醫生只告訴我:『你很好,沒問題!』」
「『好』是什麼概念?」王咪咪無奈反問。她指出,在身體檢查後,每個人都可以免費拿到體檢結果的表單,他們每年都可以看到身體健康數據的變化,血壓、血脂肪、血糖⋯⋯還有GFR指數。如果人們能夠熟悉這些基本的健康數據指標、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情況,就能避免很多慢性病走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我的很多病人,直到自己進入慢性腎臟病第5期、需要洗腎了,才知道自己的腎臟出了問題。」DOJ透析中心(DOJ Dialysis Center)腎臟病營養師劉可意(Christina Soong)表示,腎臟病是不能逆轉的,但是可以提早得知並預防惡化,很可能不必到洗腎的地步。
以下是GFR指數所對應的腎臟功能情況。需要注意的是,若GFR指數在60以上,且無蛋白尿、血尿等腎臟病徵兆,就不屬於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注意5點
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 低蛋白質:當腎臟功能減弱,不能處理體內過多的蛋白質,需要降低蛋白質的攝取。然而,在開始洗腎後,就由血液透析機幫助腎臟承擔了負擔,所以此時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攝取。
● 低鈉:腎臟病人應限制鈉的攝取,因為鈉攝入過多,容易造成高血壓、水腫、加重腎臟負擔。但注意不要完全不食用鈉,避免低鈉血症。
常見的高鈉食物有:食用鹽、調味醬料、醃製食品、加工及罐頭食品。
● 鉀和磷的控制,因人而異:有些病人聽說腎臟病要低鉀、低磷,就不敢再吃含鉀和磷的食物。劉可意強調,不是每個腎臟病人都需要低鉀、低磷。比如有的藥物會使體內鉀含量變得很低,病人反而要攝取高鉀食物。因此要向醫生了解自己的具體情況後,再改變飲食。
常見的高鉀食物有:香蕉、橘子、番茄、楊桃、龍眼、荔枝、馬鈴薯等。
常見的高磷食物有:花生、糙米、紅豆、綠豆、牛奶、起司、蛋黃、魷魚等。
● 飲水量應注意,洗腎前後不同:洗腎前通常建議多喝水,幫助把身體的毒素排出;但是在洗腎後,一天的排尿量已經很少或沒有,血液透析機也沒有辦法排出太多液體,造成喝進去的水分積存在體內,因此必須限制飲水量。
正常人通常每日飲水8杯,對於開始洗腎的病人,每日建議攝取的水量為「排尿量+1000ml」。
● 洗腎病人,注意充分的熱量攝取:「洗腎病人,越重越好。」劉可意說。因為洗腎需要很多能量,而較胖的人身體能有更好的承受洗腎的緩衝力。因此即便是超重的洗腎病人,醫生也不鼓勵大幅度地減肥。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