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27日訊】鯨魚死後會沉到海底滋養萬物稱為鯨落,當它的軀體抵達海底時,很快就被盲鰻、睡鯊、深海蟹等生物撕咬。其90%以上軟組織會被它們吃掉,這頓饕餮盛宴能持續4到24個月。而後一部分無脊椎動物靠啃食殘餘鯨屍並繁衍後代;一部分厭氧細菌靠分解鯨骨獲得能量;有機物被耗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被當做礁岩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
但並非每一頭鯨魚都能完成對生命最後的饋贈。
它們中有的會漂浮上岸,擱淺而亡。不光會皮膚剝落、衰竭窒息,還會頭部膨脹。更恐怖的是,當屍體腐敗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一旦爆炸,它的血肉橫飛,散發出惡臭,威力十分驚人。
常住在海邊的人都知道,如果有鯨魚因為擱淺而死亡在沙灘上,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鯨魚腸道內的微生物會將鯨魚的內部分解,產生大量的氣體充斥著鯨魚的身體,此時的鯨魚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可能被引爆,而這就是鯨爆。
2004年1月,台灣台南市近海就漂浮上來一頭巨型抹香鯨。作為現存最大的齒鯨,抹香鯨也是最大的有齒獵手。其方形的頭部占了全部體長的三分之一,大腦是人類的五倍。
據估測,這頭擱的抹香鯨身長約17米,體重近50噸。而它也是當時台灣地區發現的最大鯨豚類。出於解剖研究的目的,相關單位決定將它轉移到指定地點。
可光是將它移到大卡車裡,就整整耗了13個小時。不僅啟用了平板卡車,還動員了3輛起重機、50餘位工作人員。怕對民眾造成影響,運送的時間挑選在了凌晨時分。但仍有很多市民前來蹲守在途徑的地點觀看。他們想一睹海中巨獸的風采。
當這輛大卡車運到西門路鬧區的街道,突然來了一聲巨響。宛如炸彈爆炸,鯨魚屍體裡的腸子、脂塊、血肉猛地四處飛濺。街道上的行人被嚇得驚慌失措,掩鼻而逃。而周圍車輛、商店則被染成一片紅,比凶案現場還血腥。同時,空氣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屍臭味,像是下了場惡臭的「血雨」。
好在沒有人因為這突如其來地爆炸而受傷。但恐怕也給現場的人造成了心理陰影,以及幾個月都難以擺脫的惡臭味。事後,民眾回憶起來不斷說道:「真的很噁心!整條路都是噴出的血跟內臟!而且很臭!」
當然,這次的鯨爆事件舉世轟動,也吸引了各國科學家前往研究。那麼,擱淺的鯨魚為什麼會爆炸?
過去,人們簡單認為是因為鯨魚吞噬了不應該吃的東西所導致的。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這與鯨屍自身的變化有關。
當鯨魚死亡之後,它的內部組織和器官會發生腐敗。此時,裡面的細菌就會急速擴散,蛋白質也會快速分解。從而產生更多產生大量甲烷、氨和氫硫化物等氣體,使其不斷腫脹。
這類似於法醫學上的巨人觀,當屍體高度腐敗後,會導致全身膨脹成巨人狀,就連容貌都難以辨認。又比如當鯨魚的頭充滿了甲烷後,就會膨脹得像圓滾滾的大氣球。
當鯨魚體內的壓力不斷上升時,就極有可能引發爆炸。要是解剖時直接割一個大口,氣體一次性排出,就會使體內的氣髒爆出來。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鯨魚在海中死亡不會爆炸?可能的解釋是,各路捕食者撕咬鯨魚的屍體,產生有利於排放氣體的小孔。
不過,由於處於深海地帶,具體的原因更為複雜也不好說。
除了鯨魚自體引爆之外,早在1970年就有人曾用炸藥引爆了鯨魚。結果爆破的鯨魚脂肪,飛散到難以想像的範圍。
有記錄在案的鯨爆事件則幾乎都是擱淺在岸上的鯨魚導致的。比如2013年11月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就有兩隻擱淺的抹香鯨發生爆炸。
慘劇發生的那一刻,也正是生物學家想要進行解剖時。同樣值得慶幸的是,它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實際上,據估測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各種鯨類的擱淺事件。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救助人員會對無法救治的鯨魚實行安樂死。
其中絕大部分是齒鯨,尤其是瓶鼻海豚和長肢領航鯨這類中小型齒鯨。屬於鬚鯨目的藍鯨也並沒有因為體積最為龐大而倖免。
2014年4月一頭藍鯨的屍體被海水衝上了紐芬蘭島沿海小鎮的石灘上。當人類發現時,它已經開始發臭腫大,隨時可能爆炸。為此,當地政府想方設法來清理藍鯨屍體。
為了確保安全,他們決定把鯨屍進行開膛破肚的解剖。可在這個過程中,其釋放出的腐敗氣體都可能將人臭死或毒死。所以,解剖人員必須全副武裝上陣。
他們一般會戴上防毒面具,也要套上密不透風的防水工作服。要知道,一旦讓腐敗的腥臭味沾到身上,就無法擺脫了。因此,有人將鯨魚解剖也納入世界上十大噁心工作之一。
很幸運,這頭加拿大藍鯨成功解剖,避免了慘劇的發生。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它那重達180千克的心臟也被成功製作成標本,並展出。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