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6月12日訊】台灣近年來罹患癌症的人數逐漸增加,也讓「癌症時鐘」繼續快轉。國健署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的「癌症時鐘」已經加快到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比起2014年的5分6秒快了整整16秒!突顯癌症的威脅性。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17年10大癌症,大腸癌連續12年佔據第1位,總共有16,408人確診,相對前1年增加1,034人,但標準化死亡率略減;區分性別統計,男性癌症第1名同樣是大腸癌,女性癌症第1位是乳癌,第2位才是大腸癌。
從衛福部公布的2017年癌症發生排名來看,前十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食道癌,若是與2016年相比,除了皮膚癌和胃癌的順序互換外,其餘的序位都相同。
若從性別的排行來分析,男性罹癌主要還是和菸、酒、檳榔有高度關聯性,加上外食比例較高,故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的發生機率持續增加,從數據統計發現,男性食道癌與口腔癌標準化的發生率,分別是女性的14.2倍、10.7倍,是性別比例最懸殊的兩種癌症。
至於女性部分,女性乳癌從2003年開始發生率就不斷攀升,已成為女性最主要面臨的癌症,除了乳癌之外,過多的外食與不均衡飲食,也增加了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女性的肺癌罹患人數增幅超越男性,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空污、二手菸或油煙所導致,需特別注意。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雖然新發癌症的人數逐年增加,但國健署也發現,許多新發癌症大多屬於0期或1期的早期階段,這應該與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與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使許多民眾都會定期健康檢查有關,才會較過去更早發現癌症,進而及早接受治療。在這樣的趨勢下,或許會造成新發癌症的人數增多,但卻也能提高治癒機率,讓死亡率下降。
國健署癌症防制組林莉茹表示,除先天因素外,乳癌發生機率可以靠健康習慣改變,維持健康體態,不要讓自己肥胖,不吸菸不喝酒,保持健康飲食,最好提早計劃生育,可以控制4成的乳癌發生機會;但未曾生育與30歲才生第1胎,會增加乳癌的發生機會,因此如果有生育計畫,最好能提早不要太晚。
林莉茹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30至50%癌症能夠避免,在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拒菸酒檳榔、定期篩檢、規律飲食等良好生活習慣下,就能夠大幅減少癌症危險。在台灣推行的四癌篩檢下,雖然增加癌症發生數,但因能在無症狀癌症早期時發現,也大幅降低死亡率,治癒率顯著提升。
(記者張毅帆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程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