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找明師 他雲遊天下

文/杜若 整理

Facebook

清人吳熾昌的《客窗閒話》中記述了一個《先覺僧》的故事。

朔平陸太守的夫人素來崇佛,她請到一尊玉雕大士像,時常虔心誦念佛號。太守到了中年,夫人又生了一個兒子。小公子從小吃素,三四歲時跟隨母親禮拜佛像,聽到誦念佛號就很高興。陸家送他到私塾讀書,他就閉上眼睛靜靜地坐著。塾師見他實在年幼,也不忍心責備他。小公子八歲時,太守強迫他吃肉,他剛咽下就大口大口地全都吐了出來。

小公子厭倦塵凡,一天,竊走了其母八十兩銀子,直奔五台山而去。從家到五台山,二地相距不遠,一天就趕到了。小公子向僧人禮拜,請求剃度出家。僧人不知道他的來歷,不敢擅自剃度收留,他就挨個向坐禪的僧人禮拜。其中有一位遊方和尚,是他的同鄉,憐憫他幼小出家,沒有依靠,願意帶他回故里。小公子苦苦哀求出家為僧,遊方僧就把他帶到了天台山。

小公子在天台山正式剃度,法名「先覺」。他的師父就傳授他祕密法旨。先覺勤懇地精進修行,到十八歲時,他常常深度入定達幾十天。得到了衣缽度牒後,就與其師道別,外出雲遊。

先覺來到靈隱寺,遇到一位奇異的僧人。此人不苟言笑,每天做著燒火煮飯的雜活兒。他見到先覺,就主動邀請他到自己的居室,自稱是大唐時人,歷今已有上千歲了,因曾發願要為億萬僧人煮飯,所以自願到廚房做雜務。異僧對先覺說:「我與你有前緣,所以告訴你,這裡不是你修行之地。你往北去最好。」先覺懇求他指點一二,異僧說:「我除了執爨之外,沒有什麼能傳給你。」

先覺遵從他的教誨準備離開,就在此時,他遇到了家中的僕人。僕人說,老爺和夫人都已經去世了。老爺在世時,曾為公子定下一門親事,要他日後迎娶馮御史的女兒。如今馮家小姐已經成年,馮家已經催了好幾次,要公子完婚。所以,大公子就派家中奴僕四處尋找小公子的下落。

先覺得知父母已經去世,不禁哀慟大哭,於是跟隨僕人回家。他的兄長勸他趕緊完婚。新婚之日,先覺對馮家小姐說:「我要和你了結這段因緣,這是命中注定。但我已發願修行,留在這裡也沒有意義。我離開後,你想離去或留下,由你自己來定。」馮家小姐也沒有挽留他,說:「我知道此事已經很久了,我也願意皈依佛法。」先覺授她禪法後,就帶著母親留下的玉雕大士像,離開了。

他一直向北走,走到燕山的西域寺。他愛其巖洞幽靜,於是順藤而下,背靠石壁趺坐,每天寺內人來給他送食物。就這樣,他靜坐了兩年。一天,他忽然聽到一陣轟隆隆的雷吼聲,就連山谷都為之震動。他看見一條大蟒探頭要吃他,先覺凝神屏息,靜靜地聽著。頃刻大蟒就消失了。次日又是如此。他心想,與這裡的緣分結束了,於是走出石窟,進入都城,遊歷各寺,期望能遇見高人。

先覺經常終日禪定,眉目之間光華燦爛,看上去有別於尋常人。諸王、公卿大臣見了他,也覺得很奇異,於是一起保舉他做萬壽寺的方丈。先覺做了一年多的方丈,收到了很多人布施的錢財,高達上萬餘兩。他尋思:「這寺院是個勢利之地,並不是修真的場所。我不可為此墮落。」於是將所有的錢財都封存在庫裡,趁夜離開了萬壽寺。

先覺一路雲遊,朝拜五台山,走出嘉峪關遊歷西域,甚至來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四處尋訪佛蹟,但也沒有什麼發現。

先覺又遊歷終南山,遍拜諸寺,一心想尋找修真的場所。即使山路崎嶇,舉步維艱,沒人敢去的地方,他也欣然前往。

一次,先覺一直走到路的盡頭,他在山中呼喊,沒有人回應,又沒有水可飲用,雖然聽到溪水潺潺的流淌聲,然而溪谷深邃,他也下不去。他在半山腰,要上上不去,要下也下不來,心中萌生退意。

這時走來一個道人,穿著古代衣冠。先覺欣喜地迎接道人,牽著他的衣裳一拜再拜,並尊稱他為「大仙」。那人笑著說:「我就是一個凡夫俗子,怎能稱仙呢?仙人又怎肯讓你看到他呢?」二人就坐在一塊大石上聊起來。經詢問,那人說他世居越國,姓徐。秦始皇帝時為役夫。楚漢爭雄,他投奔楚國為兵卒,烏江之敗,他逃到這座山裡,從此就再也沒有出去過。

先覺說很渴,道人就解下身上的佩匙,就在石上穿鑿,取水讓先覺喝。先覺喝下水,頓時覺得清涼滲骨。道人連續給了他二匙,就收起佩匙,準備離開。先覺說:「弟子還沒喝飽呢。」那人說:「從此之後,你不但不會再渴,也可以不用再食,你也不會有事的。何必還要多飲!」先覺還是抓著他的衣服不放。苦苦地哀求,請他超度。

那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並不是你的師父。汝想要得度,沒看見前山又有人來了嗎?」先覺回頭一看,只感覺一陣清風吹過,再一回首,手中只剩下一塊深藍色的布,那人瞬間消失了。他用那塊布裹住玉雕大士像。自從喝下石髓後,先覺覺得身體日愈輕健,不吃不喝也不餓,每天可走四五百里,此後繼續雲遊於深山之間。

筆者欽佩他尋道的決心和勇氣,也為他不畏艱辛,四處尋訪明師的毅力所感。先覺為了尋道,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長期打坐,深度入定,仍是未能找到解脫的真法真道。四處尋訪明師,也沒能找到。古人云:「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間。」或許,要找真法真道,不一定得出家,就在滾滾紅塵,靜靜地修行,說不定也可以了悟生命真諦呢。

事據《客窗閒話》卷7@*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