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

中華文化300問 作者:容乃加

Facebook

有俗話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然而,現在一般認為吃過年夜飯等於過了年才長一歲,為什麼有這個出入呢?「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只是沒有根據的傳說嗎?其實關鍵就在於對「過年」的認定,歷史上有過改易。

冬至與新年的關係

「冬至」,漢代之前另有稱呼叫「歲初」,表示一歲之初的意思,也就是一年的開始,這也是俗話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的道理所在。從周到秦代,把「冬至」當作新年,冬至所在的月份是子月,就是正月。那時代過了冬至夜就是過了年了,冬至日就是新年。民俗傳下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其實是反映了這個歷史文化。

三千年前的周代曆法,以冬至落在的月份作為「建子之月」——一年的第一個月份,冬至為正月元旦。為何這樣建制呢?周代大司徒設計製作了土圭儀,以「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日子在冬至日,最短是在夏至日。日影最長的冬至日就是太陽離中國最遠的一日,此後,太陽將逐漸北返,陰氣漸弱、陽氣漸漸增長,周代就將冬至日作為新年的開始。這也反映了天地陰陽循環「一元復始」開始於冬至的現象。

北京古觀象台所存古代土圭。(公有領域)

後來,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 改訂曆法,頒行太初曆,以寅月為正月,就是以立春節氣所在的月份作為一年的開始。從此新年和冬至分了家,冬至遂成為冬至節,也叫「冬節」或「亞歲」。

歷朝歷代的新年元旦有過幾次的變動,然而,冬至日始終是天地間陰陽循環「一元復始」的起點。吃了今年的冬至湯圓,可知生命的成熟度又增了一分了!你對自己有何新的期待呢?

參註:

「土圭法」是周代大司徒以土圭儀所行的測量方法,可以用來測量日影的長短,從而推得白天、晚上的長短及其時間;可以用來訂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節氣。還可以藉日影來確定南北、東西的方位,並求得土地的面積。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