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這樣打造「世界一流軍隊」的?

Facebook

習近平2017年在中共19大上為軍隊定下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2049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明確目標。美國研究中國軍事的專家認為,中共的「世界一流」軍隊是以參照美軍為標準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寄望通過模仿美軍,來「擊敗」美軍。

「世界一流」軍隊以美軍為標準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日前舉行題為「世界一流軍隊:評估中國的全球軍事雄心」的聽證會。在被問到如何定義「世界第一」的標準時,美國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項目主任鄧志強(Abraham Denmark)說:「‘世界一流’軍隊的標準是一個日漸變化的目標。在我看來,美軍制定了標準。我希望我們繼續保持這個優勢,並持續推高這個世界一流的標準,使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無法企及。」

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的鄧志強同時強調,有沒有達到「世界第一」的標準,對中國決策者來說並不是太有意義。最重要的是,面對美軍,中國的軍力是否能夠幫助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標。

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的亞洲研究學者克里斯托弗.楊(Christopher Yung)在聽證會上說,雖然中國軍隊沒有明文顯示以美軍為參照標準,但是,中國軍隊的訓練和操作很多是在模仿美軍。

他說:「看看他們在一些操作中模仿美軍的做法,看看他們的航空母艦,看看他們的飛行甲板操作,這讓我感覺到,也許沒有寫下來,但是他們一定在觀察,對比,把他們的行動和他們需要採取的行動與我們正在作的相比。中國人怎麼看‘世界一流’?他們自然在看我們。」

「偷師」美軍,中國軍事科技正「接近」美軍?

中國軍隊的發展以美軍為標準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正是在海灣戰爭中看到美軍的高科技在局部戰爭中發揮的威力,中國決定專注提升中國人民解放軍打贏「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到了2000年代,這個目標又變成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亞洲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能否實現軍隊的全面機械化和全面信息化已經成為中國軍隊能否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標準。

報告的題目是「以美國人之道還治美國人之身–中國特色的抵消戰略」。報告說:「中國人民解放軍過去24年來一直耐心追蹤美軍」,「解放軍研究了美國人擅長的的戰爭方法,設計了一套利用其弱點並抵消其優勢的戰略,在軍事科技實力方面尤其如此。」

報告說,中國軍隊利用工業與科技間諜來提升技術優勢,對美國軍方的能力和作戰方法進行研究,尋找利用薄弱環節,同時發展遠程精確制導導彈,並在人工智慧領域巨額投資,以便取得戰場優勢。

美國國防情報局高級情報分析師丹尼爾.泰勒(Daniel K.Taylor)在聽證會上說,中國認為現代戰爭就是信息化戰爭,近20年來,中國軍隊在發展網路、太空和電子戰能力方面投入巨大。他說,雖然還不能確定中國軍方在高科技領域是否已經成為美國的「近乎匹配的敵手」,但是,中國的確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希望「模仿」美軍來「還治」美軍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6月26日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希望通過「模仿」美軍的方式來打敗美軍(「China hopes to beat America’s armed forces by copying them」)。

文章說,20多年來,中國軍隊的改革措施無不受美軍影響,與美軍有關。這些措施包括,專注提升解放軍打贏「高科技環境下的局部戰爭」的能力;將中國軍隊由原先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各個戰區負責不同地理區域的可能戰事;在海、陸、空軍之外增設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提升各個兵種間的聯合作戰能力等。

文章特別指出,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設立就是專門「針對」美軍的弱點的。文章說,美軍的通訊依賴衛星、電腦網路和其他高科技渠道,而習近平的戰略支援部隊就是針對美軍的這些系統的。戰略支援部隊負責太空、網路以及心理戰。

文章提到重要的一點是,由於網路和電子戰可能會切斷指揮員和各個戰鬥部隊的聯繫,現代戰爭需要分散決策權,而共產黨威權統治可能會影響戰爭決策機制。

美國和臺灣目前是中國軍隊最大的敵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中國軍隊問題的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美國和臺灣是現階段中國軍隊最大的敵人。

在被問到中國軍隊認為誰是他們的最大敵人時,他這樣說到:「根據現在的戰略,我認為,是臺灣和美國,主要是針對臺灣問題的,而且,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臺灣和美國並不是分開的,對我來說,這點很重要的。第二對手應該是印度、可能還有日本,因為尖閣列島(釣魚島)與中國開戰……」

傅泰林說,鑒於美中關係的惡化,美國將來成為中國軍隊的首要敵人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美國國會下屬機構日前舉行的一個聽證會上,美國的中國軍事研究專家指出,中國打造「世界一流軍隊」,最核心的弱點是人的問題,複合型軍事人才極度缺乏。另外,雖然中國軍隊的遠征能力近年來得到顯著提升,但是,中國軍隊的遠征作戰能力卻不能滿足日漸擴張的中國海外利益的需求。中國軍隊保護海外利益的能力目前仍然處於明顯的「赤字」狀態,中國軍隊甚至還不能「遠征」臺灣。

人的因素成為最核心的弱點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6月20日舉行題為「世界一流軍隊:評估中國的全球軍事雄心」的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主任菲力普‧桑德斯(Phillip C.Saunders)在談到中國軍隊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最大障礙時說:「我覺得最主要的限制在人的方面。硬體方面沒有那麼大(問題)、組織方面也沒有那麼大(問題),而是你有沒有夠格的參謀、夠格的聯合作戰的指揮官?這在我看來是解放軍目前最不足的地方。你很難為這樣的事制定標準。」

桑德斯以解放軍陸軍軍官為例說,在成為一個核心的副指揮官之前,一個陸軍軍官的主要活動都侷限在一個戰區,而這是一個很有限的窗口。

他解釋說:「你可能很瞭解陸軍的運作,但是你卻不瞭解其他的軍種的情況,你沒有更廣闊的視野,你不知道如何指揮聯合作戰部隊,我認為這是真正的限制。」

根據習近平「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加強聯合作戰能力是中國軍隊改革的重點。桑德斯在和同事以及蘭德公司的專家們在今年3月合寫的中國軍改評估報告中說,「實現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部分是培養一批複合型指揮官,但中國目前極度缺乏此種軍事人才。」

桑德斯說,要實現聯合作戰能力,中國軍隊必須改變人事、晉升以及工作輪換的體系。這對中國軍隊來說是破壞性的調整。

桑德斯還說,中國軍隊面臨的一個更大的問題是組織文化。他解釋說:「一支以列寧主義為基礎的部隊,一支聆聽最上層命令的部隊……你希望你的軍隊充分利用戰地信息,採取主動,使得部隊更有力量。但是這種做法是否與解放軍的組織文化相符?是否與列寧主義的體系相符?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大的障礙。」

根據桑德斯及其同事的中國軍改報告,軍改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加強共產黨對軍隊的控制。

缺乏訓練有素受過高等教育的士兵

缺乏訓練有素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士兵可能中國軍隊實現「世界一流」目標的另一個障礙。

習近平可能也意識到這個問題。5月21日,習近平考察江西省南昌的陸軍步兵學院時強調,要貫徹強軍思想,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及全面提高辦學育人水平,為強軍事業提供人才支持。

五角大樓5月份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中國在人工智慧、先進機器人以及量子計算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香港《南華早報》5月份的一篇文章援引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防禦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的話說,現在的挑戰就是,但是如何滿足現代戰爭所需要的技術過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事問題。

「特別是,解放軍追求聯合作戰能力的改革,那就意味著解放軍的士兵要更多的瞭解各個軍種、武器系統以及感測器的能力。」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16年的一份題為《中國未完成的軍隊轉型:評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短板》報告引述中國軍事作家和外國觀察家的說法稱,中國武裝部隊的許多主要弱點來自於組織結構的缺陷,以及解放軍人員素質難以達到有效執行任務所要求的水平。其中,人力資本領域的弱點包括: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和技術熟練程度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的短板;以及腐敗、士氣和敬業精神等問題,譬如難以接受軍紀和保持行動安全。尤其針對未來戰爭中至關重要的海軍、空軍和信息化為主導的戰場形式中,解放軍人員在整合新型作戰裝備並將其轉化為實際作戰能力上仍然存在欠缺。

中國軍隊缺乏遠征作戰能力 什麼是一支軍隊的遠征能力?

根據美國陸軍的定義,遠征能力指的是「在世界範圍內迅速部署戰鬥部隊,並在到達後執行行動的能力」。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定義,遠征能力指的是「武裝部隊在外國完成特別目標的軍事行動」。這些目標包括在災難時提供人道援助、幫助建立和維持當地的和平、保護在外國的美國公民和商業利益、對外國利益團體的過激行動進行報復、在戰鬥行動中擊敗敵對政府的作戰部隊,並摧毀這個政府。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學的克里斯多夫.楊說,考慮到中國的戰略和政治目標,以及不通過戰爭手段達到目標的需求,中國的遠征能力應該更接近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定義。

克里斯多夫.楊在聽證會的書面證詞中寫道,中國已經成功地獲得了支持海外利益以及臺灣利益行動所需的平臺、武器系統以及相關的民用資產,甚至也為在非激烈衝突環境與和平時期執行遠征任務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軍隊距離真正的遠征能力還有相當的差距,特別是在激烈衝突的環境中。

中國海外利益在增長,中國軍隊保護海外利益的遠征能力處於「赤字」水準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中國海事研究所的伊薩克.卡頓(Isaac Kardon)也說,中國打造「世界一流軍隊」的努力正在順利進行中,但是軍隊在保護海外利益的能力方面「明顯處於赤字」狀態。他說,中國海外人力、資本和資源迅速增長的需求超過了中國能提供的安全保障供應。

他以吉布地海外基地為例,他說,吉布地後勤補給設施的建立是中國解放軍向在海外執行地面、海上以及空中任務邁出的巨大一步,但是,鑒於這個孤立的基地並沒有得到其他基地的相互支援和供應,中國解放軍在中國近海之外的地方執行大型任務的能力在可遇見的將來繼續受限。

卡頓說,中國國營公司在世界各地擁有經營權或者佔有股份的港口應該也不能被用作秘密的情報和軍事行動,一旦被發現,不僅會影響那個項目的利益,也會影響中國與所在東道主國的關係,從而影響其他中國專案。

正是因為這樣,中國解放軍的海外任務只能侷限於「保護海外利益」,而不是發展海外的重大戰鬥能力。

卡頓說,自1993年中國成為一個原油淨進口國以來,隨著江澤民時代的「走出去」戰略,到胡錦濤的「新歷史使命」到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公司尋求海外市場和資源以及建立海外港口的速度和規模一天天在擴大,但是中國軍隊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卻一直滯後於這個發展趨勢。他說,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的發展更是讓解放軍在20年來面臨的挑戰越發變得嚴峻。

中國軍隊甚至還不具備遠征臺灣的能力

海軍陸戰隊大學的亞洲研究學者克里斯多夫.楊(Christopher Yung)說,中國軍隊在攻打臺灣的能力方面也存在差距。

他說,技術上,中國已經擁有的攻打臺灣的所有硬體元素,登陸艇、兩棲攻擊車、登陸艦、水面作戰人員、兩棲訓練的陸軍、保障飛機,但是,中國軍隊缺乏遠征作戰的跨軍種無縫連接經驗。這些無縫連接需要負責的指揮和控制、訓練有素的跨軍種協調以及考慮週全的軍事原則等。解放軍遠征作戰最值得一提的事例只是參與亞丁灣的打擊海盜行動。

不過,美國國防部2019年向國會提交的報告指出,中國在硬體上也不具備攻打臺灣的能力。報告指出,中國海軍最缺乏的就是兩棲攻擊作戰力量,特別是在台海作戰與南中國海島礁作戰中。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5月20日發表美國軍事安全評論員凱爾.溝上(Kyle Mizokami)的文章說,中國的很多艦艇並不適合遠征作戰。

他說,中國海軍擁有300艘軍艦,包括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和兩棲艦,超過了美國海軍的287艘,但是,溝上說,中國海軍力量主要體現在水面艦艇方面,其中很多艦艇並不適合遠征作戰。

他說,056型護衛艦僅適用於顯示軍事力量和驅趕進入中國沿海及附近海域的潛艇。054A型護衛艦體積稍大一些,但它不具備防禦航母戰鬥群或遠端打擊的能力。這兩種軍艦就佔了中國軍艦的三分之一。

溝上還說,中國缺少海軍執行遠端作戰行動必備的大型力量投射平臺。中國目前只有一艘航母,沒有兩棲攻擊艦,也沒有巡洋艦–一種比驅逐艦體積更大的水面艦艇。而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用於保護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免遭大規模導彈攻擊的主要艦艇。

也有報導說,為攻打臺灣量身定制的075型號攻擊艦雖然可以在2025年投入使用,但是,075型攻擊艦沒有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還是無法與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相比。

——轉自《美國之音》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