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龍:鼠疫來了 不三退的黨員危矣

Facebook

11月28日,共黨控制的陸媒紛紛報導內蒙四王子旗出現肺鼠疫,至此,今年9月以來,陸媒報導中國大陸共出現5例鼠疫。但網傳至少長春、河北出現了未報導的鼠疫。中國大陸百姓心裡還是慌的,到底有多嚴重,誰都蒙在鼓裡。因為中共歷來的撒謊和闢謠讓百姓根本不信媒體。

交通要道截人流量體溫、內蒙草原撒藥、醫院樓房隔離、村莊封鎖……為什麼慌?因為鼠疫就是黑死病,可通過空氣飛沫等途徑傳播,死亡率可達100%,歷史上在亞歐三次流行奪去了1億3000萬性命。地球上有70億人,感染概率也不高,中國人為什麼如此怕?除了共產黨保權導致民眾不知真相外,還有一個原因,中國人骨子裡有一種民間信仰,認為瘟疫感染或暴屍街頭的人都不得善終,直接下地獄受刑,甚至銷毀沒得轉世。

世界上由瘟疫毀掉一個朝代或帝國的事件可時有發生。西方歷史上,一個值得人類銘記的教訓就是古羅馬帝國的沒落。公元64年尼祿迫害基督徒,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後來被四次的黑死病滅掉,羅馬城裡40%的人死亡。歷史學家伊瓦格瑞爾斯對這場可怕的瘟疫作了這樣的描述:「有些人的身上,從頭部開始的,眼睛充血、面部腫脹,繼而是咽喉不適,再然後,這些人就永遠地從人群中消失了。……有些人的內臟流了出來;有些人身患腹股溝腺炎,膿水四溢,並且發高燒,這些人會在兩三天內死去……」

《聖徒傳》的作者約翰也記載了黑死病滅羅馬的慘狀:到處都是「因無人埋葬而在街道上開裂、腐爛的屍體」,四下都有倒斃街頭,他們腹部腫脹,張開的嘴裡如洪流般噴出陣陣膿水……屍體疊著屍體,在角落裡、街道上、庭院的門廊裡或者教堂裡腐爛。在海上的薄霧裡,有船隻因其船員遭到了「上帝的憤怒的襲擊而變成了漂浮在浪濤之上的墳墓。」「在一天當中,多達12,000人到16,000人離開了這個世界。羅馬帝國全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瘟疫。」

現在科學認為,疾病的流行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實證科學無法證明何瘟疫的流行總是一波波的,而且全國性的流行基本都是與改朝換代有關。不過,不是所有感染人都會死去。《聖徒傳》還說,瘟疫像長了眼似的,有的親人由於太痛苦,抱著感染或死去的親人,企圖一起死,但偏偏沒有感染。這個現象現在科學更是難以解釋。

《正見網》專門研究「人與環境」的周先生曾說:「歷代明君往往把天災視為上天的警示,並反省自己的修為,進而修正錯誤,從黃帝到明清帝王,從泰山祭祀到天壇地壇的造設,這樣的事例太多。而不行仁德之政的末世之王,或昏聵或殘暴,往往無視上天的警示,國內無道德,天道紊亂,大地凋零,朝代滅亡的命運最終無可避免。」

反觀現代中國大陸,有人戲稱《西遊記》裡的烏雞國,原因是中華國土東北西北東南被送外國後,形狀如雞,關鍵是共產黨如把國民黨這個中華代表的政府推到井裡的皇帝一樣,妖怪奪取了一片土地自稱為皇,1949年後就不斷地改造自然改造思想,革中華文化的命,以致今天中國大陸道德崩潰、人心變異、生態毀壞。共產黨不信神,要求百姓講「共產主義理想」、「奉獻精神」,百姓貢獻了,而領導在聲色犬馬,包二奶,成億成萬貪污……百姓知道後會變本加厲地變自私。共產黨把百姓中優秀份子拉進去入黨,並以先進模範宣揚,讓人感覺這個黨好像是先進的……十億國人被洗腦,人性變異,有些人現在也認為「我也不信黨了,只信自己和金錢。」恰恰又中了鬼計了。因為共產黨就是讓你什麼都不信,騰出靈魂的空間好讓它占據。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一書中說:「信神只需要一個堅定的正念,反神、排神卻可能出於一千個不同的邪念。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道德滑下來的人順水推舟,每一次向慾望和懦弱妥協,都會使人滑向邪魔的掌控,直到有一天難以自拔,甚至深陷險境仍然冥然不覺……不是在禁慾中洗腦,就是在縱慾中狂歡;不是在邪教教義中著魔,就是在滾滾紅塵中迷失——共產黨就是不讓你理智清醒地做一個人。」

特別是中共迫害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後,中國人的道德更是下滑得歷害。共產黨所有騙術中最陰毒的一招是它利用了人心中的善,又愚弄了人的善,最終逼人滅絕心中的善……在幾乎所有人都被物質慾望和感官享樂征服的時候,有誰知道,共產黨正在獰笑著,給人類倒數計時。歷史總是在重複上演,只不過換了主角和場景。中共對法輪大法修煉者的迫害,和歷史上尼祿對基督教的迫害何其相似。而自1999年中共迫害法輪功後,從資料和數據來看,中國大陸天災明顯增加,如罕見的沙塵暴、赤潮、颱風、水災、礦難、SARS、禽流感等接連不斷。

劉伯溫的《金陵塔碑文》對將流行中國的瘟疫作如下描述:「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若問瘟疫何時現,且看九冬十月間……十愁難過豬鼠年」。

如果說瘟疫真的是衝著中共來的話,那這鼠疫與中共沒有關係嗎?其中的因果不是很明顯?那些黨團隊員怎麼辦?因為入黨團隊時發誓說要把生命獻給它。中國民間文化說,人發的誓言要還願的。如果共產黨要被打入地獄,到現在不肯三退的黨員,將去哪裡呢?不危險嗎?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