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大腦如何在熟睡中清除毒素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0日訊】一份剛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熟睡期的腦電波刺激大腦分泌腦脊液,負責清除大腦中的毒素蛋白,對神經功能退化類疾病,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起到重要的免疫作用。

波士頓大學的研究者邀請11位參與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他們戴上腦電波監控儀器,並睡在核磁共振(MRI)機器內。電極儀器監控他們的腦電波,核磁共振成像可測量大腦中血氧水平,從而了解腦脊液的流量及所在位置。

科學家已經知道,人類的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REM)和非快速動眼期(Non-REM)。快速眼動期一般是做夢的階段,非快速眼動期是熟睡期,對神經組織的修復、重生、記憶力、大腦疾病和大腦的整體健康很關鍵。

這份研究發現在熟睡期,大量腦脊液每20秒緩慢地沖洗大腦一次。在這之前,大腦發出一種電波,幾秒之後腦脊液出現。也就是說,是這種電波觸發腦脊液的沖洗過程。

研究作者之一波士頓大學的神經學家劉易斯(Laura Lewis)說:「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這種電生理慢波較少,因此他們的腦脊液沖洗波也較少、較弱。」

「如果大腦分泌的腦脊液多,可以與大腦中其它液體混合和擴散,改善大腦垃圾清理功能。」劉易斯說。

這份研究對阿茲海默症臨床新療法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