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納米白熾燈或成為新一代半導體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30日訊】研究者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白熾燈泡——納米白熾燈,可定向、定波長髮光,在感應器、光子學領域都有潛在用途,還有望取代硅成為新一代晶體管材料。

德克薩斯州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布朗工程學院(George R. Brown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近納米級、吸熱放光的材料。

這種材料是在他們團隊之前碳納米管的技術上改進而成的。碳納米管技術吸收中紅外射線的熱量,提高太陽能系統的效率。新發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系統的定制性。

布朗工程學院的奈克(Gururaj Naik)說,他們把原來單部件系統,比如電燈發亮的燈絲,分成兩個以上的子單元,每個單元都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給予新發明更靈活的特性,包括控制發射光波的波長、亮度以及熱光的狀態等。

奈克說,雖然在燈泡市場上白熾燈基本已經讓位給LED燈,但是白熾燈仍是發出紅外線光波的實用光源。

「紅外探測和感應都靠這些光源。」奈克說,「我們的發明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定向發光、定制波長,包括紅外線的光源。」

奈克還表示,由世界上五個主要的半導體製造國家的相關協會所資助的組織——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TRS)稱,目前半導體材料的發展空間有限,已經在考慮下一代技術。

「ITRS預計下一代技術將是向光學領域的轉變,這正是我們在做的。」奈克說,「它定向發光,沒有反射,像一個光二極管,而非電子二極管。」

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高級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轉自《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