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罕見談香港:深圳取代香港是小兒科言論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19日訊】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超過100天,抗爭與壓制的反覆較量造成的社會動盪已經導致香港經濟下行,有關中共擬用深圳「取代香港」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日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的一段講話視頻在網絡上被熱傳。黃坦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存在的意義不能只用GDP來衡量,有關深圳取代香港的說法是「小兒科言論」。有網友認為,黃奇帆的話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香港的價值,就在於她是自由的!」

據《德國之聲》9月18日的報導,由於受到香港近期社會動盪的影響,本月以來,惠譽和穆迪兩大信用評級機構已經先後下調香港的信用級別或前景展望,而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8月份香港經濟出現了2003年SARS疫情以來最嚴重的下滑。

在這樣的背景下,曾任重慶市長主持經濟工作的黃奇帆所作的一次主題演講視頻,突然開始在中國大陸網絡社交平台上流傳,黃在這次演講中談到了香港在國際貿易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擁有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黃奇帆在這次主題為《新時代中國開放新格局、新趨勢和中美貿易摩擦》的演講中坦言,香港和上海、深圳等其它經濟金融中心城市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其實行的是「一國兩制」。他說:「因為中國再開放,也不會搞資本主義制度,而香港正是一個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經貿中心。」他表示,香港這種特殊的體制,既有利於香港本身的發展,也有利於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黃奇帆接著分別從香港在「海外投資」和「國際貿易」這兩個方面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來論證前述觀點。

他表示:在海外投資方面,過去40年來,中國大陸地區引進外資,其中一半左右都來自香港。即使是在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幾十年間,香港為中國大陸引進外資總量的比例也高達54%左右。這些資本並非全部來自香港本地的企業,而是全球資本通過香港這個跳板,進入中國大陸。

在貿易方面,香港作為一個「彈丸之地」,其貿易總額卻異常的高。僅2018年這一年,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總額已達到7000億美元。而這些貿易往來也不是香港本身那700萬人的內在需求,而是因為香港是「世界性轉口、離岸貿易的中心」。

而上述這些經濟上的成績,都是以香港所實行的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為前提而取得的。

黃奇帆強調,香港與中國大陸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優勢互補」是不可忽視的,千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一種「你好,我就用你,你不好了,我就把你撇開」的思維去看待香港。他直言:「不要以為中央現在看香港有些亂了,覺得香港不行了,就要用深圳去取代它,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網上有這些文字,都是小兒科的一些文字,沒有什麼意義。」

黃奇帆的上述言論究竟是在什麼時間以及什麼場合所講的,現在尚不明朗。但從錄像畫面上出現的「互動問答」字幕中出現了「當前香港問題如何看待?內地不斷開放,對香港的衝擊有多大?」的提問來看,他應該是在香港爆發反送中抗爭運動以後才發表的這番言論。

這段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的同時,也引起了網民的熱評。有網友留言嘲諷道:「看明白了,香港的不可替代性,在於對全球資本家的統戰。」

也有網友留言解讀稱,黃奇帆的話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香港是自由港,香港的價值,就在於她是自由的!自由!……說上海和深圳可以替代香港的,是無知。」

據公開的資訊,黃奇帆曾任重慶市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因此他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工作有比較充份的經驗。不過,考慮到他現在已經從官場要職上退下,僅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這個研究機構任職,對於他的這番說辭究竟能夠對中共高層的決策產生多大的影響,外界並不樂觀。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