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參選人首個試金石 多少人錯過?

唐浩

Facebook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即將在七個月後登場,台灣各政黨正為黨內初選忙得不可開交,選民也為了遴選合適的總統人選而熱切研究。

然而,一場「六四」紀念活動,卻宛若一塊試金石,或許可幫助人們更深入認識眾家總統參選人。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30周年,各國政府相繼公開致哀追思,國際媒體也紛紛發表大篇幅報導追溯回顧當年這場轟動世界的反人類慘案。

台灣台北的自由廣場,也在6月4日晚間舉辦大型紀念活動,超過2000人出席追思,多位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也專程飛到台灣與會。

然而,現場媒體駐守一整晚,卻發現多位表態角逐總統大位的參選人當中,竟只有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親自到場追思。

殊為可惜。多位總統參選人錯失一次良機,一次向台灣選民與國際社會傳達自己是「總統最佳人選」的大好時機。

理由一:表達反共、無懼中共的勇氣

1989年「六四」事件,是中共最令人髮指、最受到國際矚目的屠殺人民事件之一。根據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圖書館收藏的白宮戰情室解密文件所載,六四屠殺至少造成10,454人喪生。

但中共當局迄今諱莫如深,封鎖信息,堅不承認,甚至國防部長魏鳳和日前還高調宣稱六四屠殺是「正確方略,保持中國穩定」,引發國際媒體批評。

因此,倘若中華民國總統參選人出席這場活動,無疑正是用行動向各界表明:自己不怕中共壓力,是中共無法控制的總統人選,也是中華民國的最佳保衛者,讓台灣人民得以放心交付執政權。

理由二:表達關懷大陸人民的善意

兩岸關係受到中共的刻意挑撥與分化,多年來陷入低迷。

設若參選人親自到場,對「六四」遇難者追思,對倖存者慰問,毋寧是表達反對中共迫害人民,傳遞台灣社會對這場歷史悲劇的關注,同時傳遞台灣對大陸人民的關懷,也等於是用行動對兩岸人民關係釋出善意、解消敵意。

正如,賴清德說:「三十年後的今天,(六四事件)不僅僅沒有平反,中共政權對人民的控制,比以往更加嚴厲,我們大家要正視這個嚴肅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有些人口口聲聲宣稱重視兩岸關係,但追根究底,其實是重視自己與中共的黨政及利益關係,而非真正重視台灣民眾與中國人民的關係。「六四」紀念活動,正好是一次對參選人的檢驗契機。

或許,有台灣民眾會問,為甚麼要關注「六四」和關懷大陸人民?

因為,「六四」與大陸人民的現在處境,就是對台灣、香港的未來警示燈。

理由三:表達重視普世價值並致力守護

「六四」30周年,引發全球多國政府公開追思,甚至譴責中共暴政,呼籲中共儘速公布「六四」真相。

原因正在於,「六四」不僅僅是中共政府對中國人民的殘酷屠殺、目無法紀,更是對人性、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的蹂躪踐踏,中共因而招來千夫指。

所以,如果參選人現身紀念現場,無疑是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普世價值的重視與守護,方能進一步贏得選民的認同與信任,也同時傳達「視民如傷」、「人飢己飢」的高度同理心與人性。

畢竟,中共70年來,不僅破壞傳統文化,更嚴酷打壓普世價值與人性,藉此扭曲人們的思維言行,以符合共產黨的統治需求。只有能捍衛普世價值與人性的總統,才能守護中華民國與台灣。

理由四:呼應台灣主流民意

歷年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對獨裁專制、草菅人命的中國共產黨厭惡反感——並非對大陸人民反感——任何生活在自由社會的人們,都是如此。

根據去年「九合一選舉」後的民調,台灣民眾對中共有好感者,比率從18%,下滑到15%,顯示「反對中共」是台灣最大多數的主流民意。

加上中共近期加大力度對台灣文攻武嚇、外交封阻、政經滲透、網絡監控等,引起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對中共警戒防備。

故而,參選人若能出席「六四」追思,不僅是表達自己對共產黨的反對與抗拒,亦是表達自己對台灣主流民意的呼應與支持。

理由五:呼應美國反共國際戰略

美國,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平衡者與關係人。

川普上任後,美國對華政策改弦易轍,全面轉向對中共強硬反擊,美方不僅發動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近日還接連發起科技戰、人權戰,打得北京難以招架;並帶動國際社會重新認識中共、敢於拒絕北京。

倘若參選人出席活動,公開響應人權與反共立場,不啻是表達自己呼應美方反擊共產主義的主流國際戰略,亦是響應美方維護中國人權、反對中共迫害中國人民的人道立場,也進一步讓全世界看見,台灣與國際社會、自由民主的緊密接軌。

綜上所述,這次台灣追思「六四」30周年的活動,堪稱是總統參選人的首個試金石,可以用來檢視參選人抗拒中共的勇氣、關懷大陸人民的善意、捍衛普世價值的決心,以及能否呼應台灣主流民意並響應國際戰略趨勢。具備這些條件者,方能勝任守護中華民國、捍衛台灣主權的重任。

接下來,仍將有更多的試金石來到眼前,台灣選民與參選人們,可得睜大雙眼,別再錯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