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川普圍剿中共的三大軍事策略

Facebook

川普執政一周年之際,筆者在《軍事震懾中共 川普加碼》一文中說:加大力度軍事震懾中共是川普對華大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現在又過了一年,這個特點不僅更加突出,並且,川普政府還把「軍事震懾」提升到了「軍事圍剿」層次,只是引而不發罷了。本文略述川普政府「軍事圍剿」中共的三大策略。

上兵伐謀:「絕對優勢」策略

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原本甚大,但中共持續三十年不擇手段的追趕,在某些領域已使美國明顯感覺到了威脅;而且,中共深藏全球野心,因此川普政府明確表示,美國必須在軍事技術領域保持明顯優勢地位,才能阻止中共改變世界秩序。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顯然有這個能力。在「絕對優勢」策略(涵蓋了美軍之前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戰略」)指引下,過去一年裡,川普政府連續出台了幾個大動作,給中共製造了空前的戰略壓力。

其一,組建太空軍。2019年2月19日,川普簽署一項指令,要求美國國防部起草成立太空軍法案,「為組建太空軍奠定框架」。白宮當天發布消息說,這是「確保美國主導太空大膽和具有戰略性的一步」。川普計劃在2020年成立美軍第六大軍種太空軍。太空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組建太空軍是一項全局性謀劃,效應巨大,影響深遠,其近期目標是能夠進行(有限)太空作戰,確保美國太空資產安全;其中期目標是建立太空軍事體系,改變現有戰爭形態;其遠期目標,顛覆「核恐怖均衡」,實現美國「絕對安全」。組建太空軍的影響將類似於當年里根總統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

其二,發展「網軍」,放手「網戰」。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並列成為美軍的第五戰場。首先,美軍網絡司令部自2017年6月升格為聯合總部後,又於2018年5月4日從隸屬於戰略司令部的二級司令部正式升級為最高級別的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執行任務直接向國防部長匯報。

其次,2018年6月,美軍參聯會頒布《網絡空間作戰聯合條令》升級版;美國網絡部隊獲得國會授權,可以對網絡攻擊和盜取美國知識產權行為做出攻擊;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發布公告,稱於6月11日正式廢止奧巴馬政府時期制定的網絡中立法案(這意味著如果需要,美國可讓中共網絡隨時癱瘓)。同年8月,川普廢除了奧巴馬總統簽署的第20號總統令,即「網絡交戰規則」,將部分決策權下放給國防部長。

再次,2018年9月,川普接連簽發《國防部網絡空間戰略》概要和《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兩份重點文件,前者要求美軍奪取並保持網絡空間優勢,保衛美國網絡安全,並認定中共為主要威脅;後者被白宮稱之為「15年來首份完整清晰的美國國家網絡戰略」,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表示,「我們的手不像在奧巴馬政府時被捆得那麼緊」,白宮已授權對美國的對手展開「攻擊性網絡行動」。

其三,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發展中程導彈。今年2月1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將於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啟動退約程序。不久,美國防部稱不再受《中導條約》限制,開始製造陸基巡航導彈部件;還稱計劃年內試射兩種中程導彈(陸媒認為其未來有極大可能被部署到關島和日本,以對抗中共的「東風-26」等中程彈道導彈)。

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表面上因不滿俄羅斯違約而選擇退出《中導條約》,但其背後的考量是要遏制中共無約束發展導彈。

《中導條約》是美、蘇兩國於1987年簽署的雙邊條約,規定雙方須全部銷毀所擁有的射程在500至1,000公里之間的短程導彈,以及射程在1,000至5,500公里之間的中程導彈,包括搭載常規與核彈頭的導彈、導彈的陸基發射器。

30多年過去了,國際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導條約》並沒有得到俄羅斯的遵守(其拒絕銷毀Novator 9M729導彈),還間接使得中共成了冷戰結束後全球唯一能不受約束且有能力大力研發此類導彈的政權。中共將「導彈看成是其軍事戰略的支柱」,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建立了全球最大、最多樣化的陸基導彈庫。其兩千多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據美國官員稱,如果中共是簽約國,其中約95%會違反中導條約。而中共既反對美國退約,又反對重新建立一個把自己包括在內的多邊條約。

美國參議員卡頓(Tom Cotton)表示,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後,在發展中程導彈的基礎上,將重新獲得和掌握印太區戰略優勢,從而有效制衡中共和俄羅斯對該地區的野心和影響。

其次伐交:「聯盟」策略

歷經二戰和冷戰,作為國際格局演變的主導性力量,美國建立了龐大的聯盟體系。這不僅與美國的超強實力有關,還與美國作為普世價值的信奉者、共和政體的代表者和自由社會的推廣者相關聯。聯盟策略使美國針對戰略對手建立起了絕對優勢地位,被稱為「是我們戰略願景的一個根本基石」。

川普執政以來,一改幾十年裡美國政府推行的名為「接觸+遏制」、實為綏靖的對華政策,直面中共這個深藏全球野心的美國的最大戰略威脅,推動國際社會圍剿中共。在這過程中,聯盟策略得以充分運用。這裡僅講四點。

其一,今年4月初,作為全球最大軍事集團成立70周年之際,北約首次將中共威脅問題納入議程。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演講,指出北約在今後幾十年裡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應對中共的崛起,盟國必須根據這一現實做出調整。

事實上,中共潛在威脅範圍實在廣泛,從北極圈問題(美國和丹麥近期聯手阻止了中共投資北極地區格陵蘭島機場的企圖)到華為5G安全問題;從中共海外基地日益逼近歐洲及周邊地區,已經在希臘、荷蘭、比利時和德國4個北約盟國的領土上紮根,到「一帶一路」隱含的軍事擴張;從「中國軍隊部署能力增強,離北約國家越來越近」(中共海軍相繼在2017年和2018年首次派艦艇,分別到波羅地海與地中海參加與俄國海軍的聯合演習),到中共拒絕參加國際軍備控制談判(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今年2月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呼籲),等等。北約正在對中共的所作所為進行評估。評估的結果可能預示著北約這個成立於1949年的軍事集團的重心開始東移。

其二,推進印太戰略,加強與區域內國家安全合作的力度與層級(主要包括美日韓、美日澳、美印澳三邊對話機制,美日、美澳、美印防長外長「2+2」對話,美日印澳四國對話機制、美國-東盟峰會等),尤其重視加快推進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以及促進美印安全合作機制化。2018年6月7日,美、日、印、澳四國在新加坡舉行第二次安全對話,聚焦互聯互通、海上安全、地區秩序與安全等議題。2018年9月6日,美、印舉行首次部長級「2+2」對話,美國明確了印度作為其主要防務夥伴的重要性,表示要加強兩國間的安全與防務合作與協調,雙方簽署的「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COMCASA)便是兩國安全關係強化的一個重要體現。

此外,北約盟國同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理念相同的印太國家開展外交對話,而法國和英國這些北約合作夥伴更在印太地區增加自由航行和飛行行動,協同推進印太戰略。

其三,深化美日關係,強化美日同盟的軍事及安保功能。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邦,而美國是日本外交的核心,強化同盟機制是日本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川普支持日本發展更大的軍事實力,給予日本更多的軍事發展空間。相比奧巴馬政府時期,川普與安倍通話的次數十分頻繁,雙方領導人相處融洽。川普也將是日本新天皇即位後接見的第一位外國元首。

今年4月19日,美日舉行外長、防長「2+2」會議,重申美、日同盟「堅如鋼鐵」。面對俄國與中共與日俱增的軍事實力,雙方除發布強化太空、網絡領域合作的文件外,更強調針對日本的網絡攻擊將被視為「武裝攻擊」,美方將依《美日安保條約》回應;美國在日駐軍隨時為各種軍事行動做準備,保持有效打擊能力,美國同意日本發展自己的國防力量;而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直接點名中共「在地緣政治競爭方面野蠻踐踏國際規則、規範標準,對我們聯盟實現印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稱美、日明確「反對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軍事化和其它不穩定軍事行動」;並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日本控制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日本管轄尖閣諸島的行為(美國目前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擁有行政管理權,因此才表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相關島嶼。美國希望的是中、日和平解決釣魚島的主權問題)。

其四,「五眼聯盟」。近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國加強了情報共享合作,其主要對象就是中共在海外的動向。據知情人士透露,從2018年初起,「五眼聯盟」將對華情報共享範圍擴大到了日本、德國等國。路透社認為,這說明一個針對中共擴張政治、經濟影響力的跨國聯合陣線正在形成。不願具名的官員更是對路透社表示,合作範圍的擴大,某種層面上也意味著傳統的「五眼聯盟」正在擴張。現今,「五眼聯盟」所為的風頭最勁的一件事就是阻擊華為5G網絡的全球擴張。

其次伐兵:「前沿存在」策略

美軍是支全球性力量,推行「前沿存在」(或稱「前沿威懾」),要求前沿美軍不僅能夠實施較小規模的應急作戰,而且能夠在本土兵力的支援下,在關鍵地區威懾制止潛在對手的軍事行動;一旦威懾失敗,前沿部隊必須能夠迅速從威懾態勢轉為作戰態勢,迅速挫敗同時發生的(兩場)重大衝突,並讓美國有能力在其中一場衝突中取得決定性勝利。近年來,亞太地區成為美軍「前沿存在」的重點。

據中共研究機構發布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報告(2016)》,截至2015年,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了36.8萬人的兵力,占美軍全部海外軍力的比重超過50%;設有7個基地群,占其海外基地總數(587個)近一半,雖然沒有在東南亞和大洋洲建立永久性基地,但已通過輪換部署、艦艇訪問、聯合軍演等方式實現了軍力部署;美軍正逐步將其最先進的水面艦艇部署到亞太地區;中共已成為美國實施抵近偵察活動頻率最高、範圍最廣、形式最多的目標。

川普執政以來,將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升級為「印太戰略」。2018年5月,美軍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更名為美國印太司令部(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這表明將印太地區作為整體進行戰略對待,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地位上升;同時,這也透露出美軍將加大力度推行「由海向陸」的戰略。

西太平洋的關島、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和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三地形成的「v型」軍事存在,將成為美軍「印太戰略」的支撐點。而美軍在加大海空力量威懾的同時,還將在印太兩個地區同等實施陸上威懾:一方面減少在日本、韓國的陸上力量存在規模,另一方面則加大在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地區的美軍陸上存在,如建立軍事基地、加大軍事演習規模和強度等。從軍事部署角度看,美軍在印太地區軍事存在的大致輪廓與結構正在快速形成中,構成了對中共的「戰略合圍」。

在「印太戰略」指引下,美軍顯著提升在印太地區的「前沿存在」,其表現主要有四:

其一,大批最新的高精尖武器和先進軍艦優先部屬印太戰區。例如,2018年5月14日,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驅逐艦被派往日本橫須賀港,這是第三艦隊第三艘完成神盾基線9型戰鬥系統更新並被派駐第七艦隊的驅逐艦。又如,2018年10月4日,美軍印太司令部宣布,美國空軍剛剛完成了B-2隱形戰略轟炸機在夏威夷的首次常態化部署(之前美軍經常以輪調的方式將B-2戰略轟炸機派駐關島)。

其二,在印太戰區展開多種類型的軍事演習,積極運用和驗證各類新型作戰概念。近期,美軍頗為重視兩類作戰新概念的驗證與演練:一是美國空軍提出的「快速猛禽」概念,突出機動部署;另一個是美國海軍提出的「火力加強版遠征打擊大隊」概念,優化兩棲作戰。通過前沿部署和軍力投送,確保全球警戒、全球到達是美軍長期以來致力於實現的目標。縱觀美軍近年來熱推的作戰概念,其戰略意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完善兵力投送模式、提高作戰效率;二是強化全球公域進入與行動自由;三是破解「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

其三,增強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行動。2018年美軍明顯加大「自由航行行動」力度,基本保持每8週一次的頻率。同時,美軍還大幅強化戰略威懾和前沿存在。粗略統計,2018年美軍先後有4個航母打擊群、4個兩棲戒備大隊以及多艘核潛艇、30架次B-52H轟炸機前往南海及周邊地區開展戰略威懾活動。

其四,美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常態化。今年3月24日至25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科蒂斯·威爾伯」(USS Curtis Wilbur)號導彈驅逐艦和「巴索夫」號海警船(USCGC Bertholf)「例行」通過了台灣海峽。這是美國軍艦過去三個月來至少第三次穿越台灣海峽。自從去年7月以來,美國軍艦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至少已經六次穿越台灣海峽,而此前美軍艦船穿過這一海峽的頻率據信是一年一次(蔡英文執政以來,中共驟然加大打壓力度,川普政府堅定支持台灣,提升美台軍事關係,至今年4月已第三次批准對台軍售)。

川普政府圍剿中共,在軍事領域除了積極推行上述三大策略之外,2018年以來還有兩個重大行動。一是2018年5月,鑒於中共在南海「持續軍事化」造成局勢不穩,撤回邀請,拒絕讓中共參加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之前中共已兩度參加);今年4月23日,中共海軍成立70周年在青島舉行閱艦式,美國也拒派軍艦參加。二是2018年9月20日,因中共軍方購買俄羅斯軍火違反了美國2017年頒布的全面制裁法,美國國務院宣布對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其部長李尚福實施制裁。李尚福成為首位遭外國制裁的中共將領。這兩個行動都是對中共的沉重一擊。

綜上所述,川普在圍剿中共問題上表現出了其決心與勇氣,而其軍事布局已取得了大幅進展,中共如陷「十面埋伏」。

眾所周知,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川普的卓越領導下,美軍已取得了重大戰果(例如一度囂張的「伊斯蘭國」,兩年就被基本消滅),美軍實力也將獲得歷史性的發展。可以預計,中美軍力差距將急劇拉大,美國對中共的埋伏圈將日益縮緊。

走出「通俄門」陰影的川普,連任總統當是意料中事,其所肩負的美國終極使命——領導國際社會圍剿中共這個殘餘社會主義政權,正在逐步實現。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