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淡水魚被檢出含致癌「食物界禁藥」

【新唐人2019年04月05日訊】香港浸會大學在對大陸水產品進行抽樣調查後,發現有5個淡水魚樣本含有無色「孔雀石綠」。香港食物安全中心4日在臉書發文,批評中共政府仍嚴重缺乏對孔雀石綠的監管,並直指孔雀石綠可致癌,是「食物界禁藥」。

浸會大學(簡稱「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去年9月至11月,在市場抽取57個食用魚樣本(其中39個來自大陸常規養殖),以檢測魚肉的殘餘污染物含量,包括重金屬及孔雀石綠等。

檢測結果發現,有5個大陸魚樣本(包括2個桂花魚、2個鯇魚及1個羅非魚)含有禁藥「孔雀石綠」,其中3個樣本含量甚至超過歐盟規定的2微克標準。另有4個樣本(3個烏頭魚及1個羅非魚)被檢出砷含量超標,還有一個鱖魚樣本含有水銀。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認為,調查結果顯示中共政府對孔雀石綠欠缺監管的情況仍屬嚴重,由於孔雀石綠不容易分解,如持續進食含殘餘的水產類,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的致癌風險,因此被禁止食用。

黃煥忠並建議港府加強監控進口水產,及針對問題養殖場設立追蹤系統。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週四(4日)在臉書(Facebook)發文,也以「食物界禁藥」形容可致癌的孔雀石綠,並指出,孔雀石綠曾被用於醫治魚類疾病,但對人體卻帶有基因毒性,因此香港法律規定食物中不可含孔雀石綠。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是一種有毒的三苯甲烷類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既是工業染料,也是殺菌劑,可致癌。

另有香港媒體引述兒科專科醫生蘇傑榮的分析指,砷化合物同樣可以致癌,且屬於急性毒藥砒霜成份之一;而甲基汞則俗稱水銀,可影響兒童腦部和神經系統發育,大量攝取會導致中毒,出現麻痹和智力發展受損。

此外,香港漁戶陳根強表示,有大陸漁戶會用「孔雀石綠」來改善魚類賣相。例如,在運輸時魚體互相衝撞摩擦,可能會導致魚外型受損,有些養殖戶為掩飾損傷,就會利用藥物讓魚體看起來「更健康完整」。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還指出,大陸某些養殖場由於水質較差或空間不足,魚染病的機率較高,因此,有部份養魚戶開始使用孔雀石綠等藥物,以防止魚類「生病」。

此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還曾公布,在大陸向香港供應的水產樣本中,檢出桂花魚、鯪魚和邊魚等含有孔雀石綠及可致癌的硝基呋喃。

硝基呋喃類化合物,是用於人類和動物上的廣譜性合成抗生素,上世紀90年代被發現具有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該類藥物使用後,由於其代謝產物始終存在,世界各國均嚴禁在治療和飼料中使用。

(記者蕭靜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