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諸葛亮 二人跨越千年時空的交會

作者:仰岳

Facebook

民國14年(西元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於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59歲,他逝世之後留給家人的遺囑是:

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之後經祕書統計,他所留下的一切物資只有兩千多本書,一棟有五個房間的住宅,以及一些未用完的日用品,那一棟住宅還是海外僑胞捐助興建的,而這棟房子還曾為了革命事業被典當過三次,最後才被贖回,孫中山先生身後幾乎一文不名,這件事當時震驚了中外的各界人士。

孫中山上海故居。(Alan Levine/Wikimedia Commons)

當時一家媒體刊出頭條:

近從事政事者孰不以金錢為重?!…先生民國元勳,久膺大政,設欲聚斂,寧患無術?而竟身後蕭條,不名一文!

有一家媒體也刊出社論:

昔日諸葛武侯臨終遺表謂:「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而今先生並以此區區之田與桑而無之;誰謂古今人不相及也?

孫中山一生都在為國家與人民奔走,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精神可與三國時期蜀漢的名相諸葛亮相比美,他們二者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除了身後事之外,在他的傳記中也記載了這一個故事。

譚延闓的漢玉古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譚延闓為民國初年著名軍政人物,曾擔任湖南都督、湘軍總司令。他國學基底深厚,並曾於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參加會試,考上第一名會元,任翰林院編修。

他早年的政治立場本屬於立憲派,反對革命黨,他認為孫中山先生只是一個不學無術只會說大話的政客,因此他也稱呼孫中山先生為「孫大炮」。之後他受到孫中山先生的精神感召,投入了其革命事業,二人在相處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了孫中山先生豐富的藏書及豐厚的國學素養,因而對外改口,讚揚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學貫古今,有著真才實學的領導人物。

譚延闓。(公有領域)

有一日為了表示以往對其不當言論的歉意,他將家中珍藏已久的一對漢玉古印送給了孫先生,這對漢玉古印不但玉質奇佳,更有著千年的歷史,分別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大字,據傳出土於四川巴蜀之地,是蜀漢遺民感念諸葛亮之作,是個稀世珍品。

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就職照片(1912年)。(公有領域)

孫中山先生收到這對古印之後沉默良久,他留下了「鞠躬盡瘁」的那一方,將另一方還給了譚延闓,並附上了一封言詞誠懇、寓意深刻的信: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孔明對後主劉禪表明心跡的話,我們革命黨人對革命、對國民鞠躬盡瘁是應當的志趣;但前人未完成的革命任務,後死者應不屈不撓,繼續實行。我們應當以『死而不已』為己任,再接再厲,貫徹始終。『死而不已』是革命黨人的精神真諦啊!」

之後譚延闓拿著那方送回的古印,讀著孫中山先生的信,也不由得感嘆道:「孫先生的精神真是偉大,我真是望塵莫及啊!」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役——「五丈原之戰」有著生動的描寫:

當時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病倒,但撐著病體巡視軍營,他坐在兵車上,對著前線將士們做了最後的慰問,眾人淚流滿面,他們知道寄託著蜀國百萬軍民希望的丞相即將離開人世,諸葛亮看著「克復中原」的旗幟,不禁仰天長嘆而逝,天地也為之感傷。將星殞落,諸葛亮自此走下了歷史舞台,也應證了他在《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語,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局勢也江河日下,最後亡國,但諸葛亮留下的忠、孝、節、義的精神仍不斷地鼓舞著後世的人們。

圖爲《晩笑堂竹荘畫傳》中的諸葛亮像。(公有領域)

孫中山先生在臨終前說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言。當時共產集團正準備入侵中國,從1920年至1923年冬,列寧派人11次拜訪孫中山,先是要求其跟蘇俄合作,但遭拒絕,孫中山先生提出了他的原則:

堅持中國國民革命,反對世界共產革命,反對共產組織和蘇維埃制度引進中國⋯⋯

孫中山先生不幸在2年後早早去世,面臨著這突如其來之局,他留下了遺言:希望黨內同志能繼續奮戰。然而當時國民黨內人士大都缺乏對共黨的認識,進行了「聯俄容共」的政策,最後在共黨的侵蝕下,中國大陸遭中共竊占,數千萬人民死於非命。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在鐵獅子胡同行館設置靈堂。靈堂內室供奉大幅孫中山遺像,落地罩兩旁掛對聯一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中貼有孫中山遺囑全文,室內擺滿各界送來的花圈和花籃。(國父紀念館)

國父孫中山遺囑。(公有領域)

時至今日,隨著三退(退出中共黨、團、隊)大潮的影響及傳統文化的復興,孫中山先生留下的遺囑及革命精神,仍然感召著眾多的人們,跟隨著這個典範繼續前行。@*#

參考書目:

《孫中山傳奇》作者:石靜宜,可築書房1990年出版。

《孫中山先生軼事》王天恨編輯,中央圖書局出版1927年出版。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