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3月07日訊】中共政壇一向是台面上一套而暗地裡又有另一套,台下的內部爭鬥與暗箱操作,圈外人是不得而知的。於是海外媒體常常會通過仔細觀察「兩會」這類公開場面上的中共高官、領導們的舉止言談,來推測台面下的暗流走向。日前有港媒發文分析稱,李克強的報告言辭中在暗批劉鶴,而習近平的某些發言也似有弦外之音。
中共一年一度的兩會近日正在北京舉行。當地時間3月5日,身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在會場上宣讀《政府工作報告》。香港明報新聞網發文分析稱,李克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然仍然力求寫得「四平八穩」,但其中的一些比較務實的論述還是引起了境外媒體的特別關注。
文章認為,,李克強在闡述如何做好2019年的工作時,強調要注重把握好「三個關係」的論述,尤其值得注意。
例如,李所說的「三個關係」中的首要一條就是「凝心聚力辦好自己的事」,其實就是變相重申了鄧小平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論述。
而在談及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時,李克強特別闡釋說: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加以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式方法」,「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出台政策和工作舉措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
針對李的這番說辭,文章分析稱,去年來的中國民企資金困難與各種借貸平台爆雷,「都緣於副總理劉鶴主導的去槓桿政策」,導致中國企業界對此「怨聲載道」,而李克強看似是政府工作的經驗總結,言辭間卻在暗含批評劉鶴不講究方式方法、未把握好去槓桿的節奏和力度之意。
另一方面,習近平3月5日到內蒙團去參加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談到保護生態、防治污染的話題,也說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
例如:習近平強調,「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而是必須「咬緊牙關」邁過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這道「重要關口」。
文章認為,習的上述話語疑似在針對華北地區的「煤改氣」清潔能源工程造成了一些負面後果後,今年部分地方就放寬了限制措施,導致北京近日又連續出現霧霾天氣的問題,是「意有所指」。把習的講話與李克強的論述對照來看,可看出其中暗含着一些「特別的意思」。
實際上,不仅港媒對習近平和李克強等中共高層領導人一言一行仔細觀察揣摩,其他一些外媒也同样是樂此不疲。
《南德意志報》日前在一篇有關中共兩會的報導中寫道,「中國實行的沒有民主、分權和多元化的國家資本主義,讓許多民主國家感到害怕。但現在中國(中共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金錢已經不足以帶來經濟的繁榮,工業現代化也停步不前,美國也在加大對中國(中共政府)的壓力,顯示中國模式已走到了盡頭。」
另一家德國媒體則分析稱,李克強的政府報告「出人意料地帶有批評性」,他罕见承認美中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打擊,而且沒有提及引起西方警惕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這意味着「中國人大語調有所轉變了」。
就在3月5日全國人大正式開幕這天,還有多家港媒和外媒都不約而同地觀察到了會議場上的一個特殊的「細節」—— 當會議進行約40分鐘時,因領銜中美貿易談判而受到外媒高度關注的中共副總理劉鶴,當著一眾中央領導和地方大員的面,將一張字條經中共辦公廳主任丁薛祥、韓正和王滬寧傳遞給李克強。李克強看後,先將紙條摺疊放在台前,稍後似覺得不妥,又把紙條塞入了自己西裝上衣的左口袋。那張紙條上究竟寫了什麼內容,一時又引起了外界諸多遐想。
中共當前正面臨著中國經濟增速創近30年來新低、消費經濟疲弱、群體抗暴事件接連不斷、官員與高層「有二心」、中共高層內部四分五裂的局面。在這樣內外交困之際,到北京來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和人大會議的各級官員和代表們也異乎尋常地「謹慎」、「低調」,甚至是戰戰兢兢,給這齣每年一度的「大戲」蒙上了一層詭異、低迷的色彩。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