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獻佛」借的什麼花?獻給哪位佛?

文/宗家秀

Facebook

【新唐人2018年12月28日訊】今人對「借花獻佛」的理解是,拿別人的東西來做順水人情,饋贈並不發自本心,這個成語的現代解釋與它的內涵恰恰相反。

「借花獻佛」是佛教詞彙,講了釋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前與妻子夙世姻緣的一個緣起。

在修成正果前,釋迦牟尼經歷了多世輪迴。其中一世他是個婆羅門的修行者,叫善惠。有一次,十六歲的善惠參加僧侶辯論大會後,得到了一些供養,準備回雪山供養師父。

途中,他經過了一個叫蓮花城的地方。城內布置得異常莊嚴殊勝,原來燃燈佛要來此地說法教化了。善惠想,諸佛不惜求錢財供養,最喜歡以法供養,可我還沒得法,就買花供佛吧。但是他找了所有的花店,也沒有買到一朵花。原來國王已包下所有花店,他要拿花供佛,下令不許再賣花給其他人。

善惠到處尋求,碰到了一個打水的青衣女子,發現她偷偷藏了七枝優缽羅花在瓶中。善惠特別高興,想要拿五百金買花。

青衣女子說,「我要用這花供奉佛陀的。」善惠問,「那你能否賣我五枝,你留著兩枝?」女子問他買花做什麼,善惠回答:「我想買花供燃燈佛,以求未來成就無上佛果。」

女子仔細觀察他,然後說:「我看你發心勇猛,求法精進,將來會成大果位。你如果答應我,在你沒得道之前,生生世世娶我為妻,在你得道後,允許我出家做你的弟子,我就將花給你。」

善惠說,「為了得道,我會捨棄一切榮華富貴,包括妻兒,你願意嗎?而且,倘若因為你的情愛,障礙我修道,你的罪業就大了。如果你能發願,將來絕不阻礙我所做的一切布施,我就答應來生娶你做妻。」

這對少男少女都有堅定的求道之心,於是互相應允承諾。女子將七枝花都給了善惠,其中兩枝讓他代為獻給佛陀。

當時國王與大眾都出城迎接燃燈佛,善惠也迅速趕到城門口,凌空將七枝優缽羅花拋向燃燈佛,五朵花花瓣朝下,像金色傘蓋一樣護住了佛陀頭頂,另兩朵青衣女子供奉的也綻放在佛陀的兩肩。

當時地面濁濕,還有一水溝,為了避免污水濺髒佛足,善惠脫下自己的鹿皮衣,平鋪在地,又將自己的頭髮也鋪上去,臉向下趴在泥濘之處,讓佛陀踩踏自己的身體而過。

燃燈佛感念到善惠內心的虔敬,於是為他授記,說:「在無量劫後,你必成佛,號釋迦牟尼。」這便是「借花獻佛」的來歷。

燃燈佛授記釋迦

燃燈佛感念到善惠內心的虔敬,於是為他授記,說:「在無量劫後,你必成佛,號釋迦牟尼。」圖為南宋佚名繪《燃燈佛授記釋迦圖》。(公有領域)

「借花獻佛」的「獻」,不只是表面的供奉,更象徵一種捨身求佛的虔誠。「花」,即「優缽羅花」(Utpala), 是梵語音譯,意為青色的蓮花。

青衣女子後來成為釋迦牟尼得道之前的妻子,即太子妃耶輸陀羅,皈依佛門後,她成為最早的比丘尼,證悟了阿羅漢果。

太子妃耶輸陀羅皈依佛門後,成為最早的比丘尼。圖為麥積山石窟北魏壁畫《供養比丘尼》。(公有領域)

國王買花供養燃燈佛,當然也是真心,通過供佛脫離塵世苦海,建立自己的功德。但他不許他人買花供佛,所以他對佛的信是為私的、功利的;青衣女子供養佛是無私的,她能夠放下獨享,願意與他人分享功德。善惠和青衣女子,供佛都不是為求福報,只為真正的得道。

為了敬佛,善惠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所以「借花獻佛」,關鍵不在「花」,而是捨棄一切的至誠之心。

參考文獻:

1.《過去現在因果經》,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2.《佛本行集經·受決定品記第二》,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3.《成語大辭典》,石光中編著,西北國際,2009。

4.《敦煌變文:石窟裡的老傳說》,羅宗濤著,(台灣)時報文化,1981。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