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12月19日訊】清石濤(朱若極)繪山水。(公有領域)
人氣: 311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12-19 2:11 AM 標籤:
北宋的王鞏被流放蠻荒五年,生還後反而「黑髮如漆」、「面如紅玉」,讓蘇軾非常驚異,他有什麼保養的祕方?
王鞏是蘇軾的好朋友,字定國,號清虛居士,是北宋的詩人、畫家,喜歡上書議論朝政。蘇軾由於寫了一些發牢騷的奏摺,被認定為譏諷朝廷,關在烏台審訊,這就是「烏台詩案」。
之後蘇軾被關入大牢,幾個月後終逃殺身之禍,被貶黃州;王鞏受牽連,被貶到更偏遠的嶺南賓州。大難臨頭,王鞏遣散家人,不願家眷隨己到蠻荒送死,但家中一位名叫柔奴的歌女,毅然陪伴他共赴嶺南,不離不棄。
嶺南賓州就是今天的廣西賓陽,當時卻是極其荒涼潮濕的地方,所謂「瘴癘之地」,惡性瘧疾流行,很多被貶嶺南的人都病死無回。
五年之後,王鞏奉旨得以北還,帶著柔奴去黃州與老友蘇軾相聚。蘇軾見了他們,幾乎沒有認出,王鞏居然比五年前還年輕,面色紅潤,神采煥發,性情更為豁達,沒有一絲落魄的滄桑。而且,柔奴不僅沒有因為歲月而憔悴,反而更顯清麗,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
蘇軾問柔奴,嶺南的生活一定很艱苦吧?柔奴淡然地笑說:「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大為歎賞,寫下了《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鞏蠻荒歸來反而面如紅玉,此事並非虛傳,在當時文人的書中也有同樣記載。
其實王鞏到了嶺南賓州,歷經九死一生,一個兒子死在那裡,另一個兒子死於家中。名為「監賓州鹽酒務」,實際他就是個賣鹽賣酒的小商販,生活極其艱苦。情志不舒,物質匱乏,愁都愁死了,怎麼還會「黑髮如漆」、「 面如紅玉」? 王鞏有什麼保養的祕方?
當時就有人說他是修行的結果;在給蘇軾的信中,王鞏確實也大談道家長生之術,說自己在賓州修行。《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國古代養生家認為,防病治病的最佳良藥就是調養精神、保持好的心態。可見正是修行,使王鞏不怨天尤人,對患難安之若素,劫後才青春煥發,氣足神完。
二十歲就成名的蘇軾,後半生屢遭貶謫,一生娶了三個妻子也都早逝,晚年又有喪子之痛。從政四十年,三十三年是在被貶謫的異鄉度過。
宋蘇東坡黃州寒食詩
宦海沉浮,蘇軾也曾掙扎彷徨孤寂,「揀盡寒枝不肯棲」,也曾感嘆「何時忘卻營營」。 被貶黃州時,人生的順逆,在他看來,「也無風雨也無晴」;再貶惠州,他把所有的困厄愁苦都變成了甜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三貶海南,他發出了「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心志。
蘇軾一次比一次被貶謫的更偏遠,黃州、惠州、儋州,三個被貶謫之地,最後竟成了蘇軾引以為功業的地方:「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白居易有詩云:「無論海角於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如果內心安定,即便困於傷心之地,也如同身在故鄉了。@*
參考文獻:
蘇軾《惠州一絕》、《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王定國詩集敘》
《蘇軾全集·文集》卷二九《辨舉王鞏札子》,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一《王定國趙德麟》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五
(宋)陳師道《送王定國通判河南》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
(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
(清)王國棟《王氏宗譜·三槐王氏》卷一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