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將臨 北京為各大金融機構立「遺囑」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9日訊】日前中共「一行二會」推出防範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重磅維穩政策,擬對數十家重點金融機構加強監管,並為其建立危機處置機制,陸媒稱之為「生前遺囑」。專家指,這意味着中共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可能很快來臨。

11月27日,中共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聯手發布《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官媒稱,此舉為「防範『大而不能倒』」,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

所謂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s),是指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將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

中國「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平安保險,已於2011年起被列入G-SIFIs。

財新網報導指,這次還會有20多家機構將被加入G-SIFIs,包括十幾家銀行,4家保險機構,以及金融巨頭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等。但是,據新華網和券商中國等分析,如果採用數量指標而非規模指標,將有多達50家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金融機構被列入。

根據最新發布的《指導意見》,一旦入選G-SIFIs,必須遵循比其它金融機構更高的監管標準,包括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和降低表外負債率等。一行兩會還將共同定期對其開展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以確保其「發生重大風險時」,關鍵業務和服務不中斷。

另外,為以防萬一,一行兩會還將聯合財政部等部門,共同組建危機管理小組,負責建立對這些機構的特別處置機制,在其發生兼併、收購、重組等重大變化時,要及時評估其可處置性的變化情況。一旦這些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還將成立風險處置工作小組,進行應對和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還明確G-SIFIs機構發生重大風險時,「以自救為主」,儘量避免動用國庫。首先使用金融機構自有資產或市場化渠道籌集資金自救,然後再考慮由相應行業保障基金提供流動性支持或救助,最後才可以向央行申請有前置條件的、應急性流動性支持或救助。

陸媒證券時報網稱,這個特別處置機制相當於「生前遺囑」。

專家稱,中美貿易戰加大中國經濟下行趨勢,北京出台這個《指導意見》,是為防範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

財經分析人士秦鵬接受海外媒體《希望之聲》採訪表示,中共的債務危機已經到來。今年以來,P2P不斷爆雷,城投債、公司債爆雷也越來越頻繁,還有地方政府的債務積累,傳遞到最後,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出現大問題。

中共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日前對路透社表示,在中國經濟下行不斷加大的壓力下,積累的風險和隱患暴露越來越嚴重,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明年中國債務違約問題會進一步暴露,可能令金融機構的呆壞帳率快速上升,可能達到15%。

財新11月19日的數據,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已經連續3個季度攀升。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透露,國資委列表上的殭屍企業2041家,涉及資產3萬多億。而賀鏗估計地方債有40萬億,但是地方政府「沒有一個想還的」。

秦鵬認為,對於不良貸款的規模,「中國人都心知肚明」。而中共現在設立G-SIFIs加強管控,就是因為銀行風險在加大,危機迫在眉睫。

他說,今年以來,中共逐漸採取各種措施來處置不同的金融機構,對於P2P採取定向引爆;對於城投債則允許其破產,其實就是默許地方政府賴帳;對於小銀行也已出台文件允許其破產。

「現在,小銀行保不住,那就要保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了。但也不是絕對的保。《指導意見》提出先讓金融機構自保,實在不行再申請政府保護,也就是說也可能允許極個別的破產,即會儘可能隔離風險、降低政府責任。」秦鵬說。

(記者穆峰宇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