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聖帝出 順水變逆流 吞了哀牢國軍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3日訊】現今的雲南省保山市一帶是古代一個古國——哀牢國的中心地區。這地區古來有龍山、龍水,人民對龍極為崇拜,而且還留存著源自東漢時期的九龍雕像,彷彿傳訴著哀牢族建國的古老傳說。

南蠻西南夷哀牢族起源傳說

據《後漢書》記載,哀牢國所在的土地肥沃,適宜種植五穀、養蠶取絲,他們的織染文化錦繡光采,礦產也很豐富。建立哀牢國的民族也稱為哀牢,《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採錄了有關西南夷哀牢的起源記載。

在哀牢山的山腳下,曾經住著一個名叫沙壹的女子,她以捕魚捉蝦度日。有一次,沙壹在河裡捕魚時,撞著了一塊沉木好像若有感應,因此而懷了孕。十個月後,她生下了十個兒子。

後來,那塊沉木變化成了一條龍,游出河面來對沙壹說:「你替我生了孩子,現在他們在哪裡呀?」

沙壹招呼十個兒子出來見他們的父親。其中九個兒子看見這條龍都嚇壞了,嘩一聲全都跑不見人了。剩下最小的兒子一點不害怕,背靠著龍坐在一塊。龍很喜歡他,就用舌頭去舔舐他。沙壹就用鳥語給小兒子取了個名字,叫「九隆」,就是「背坐」的意思。

這十個兒子漸漸長大,九隆的才能就更加地凸顯出來,比他九個哥哥強多了。九個哥哥都說:「九隆受到龍的舔舐,所以他特別聰明。」大家一致推舉他做首領。傳說九隆就是哀牢國的建立者。

當時,哀牢山的山腳下,還有一對夫妻,生了十個女兒。九隆和九個哥哥就和這十位姑娘分別配成了夫妻,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樣就有了哀牢夷這個民族。

哀牢族人都以龍紋紋身,衣服都有長尾。九隆死後,世世代代相繼,又分立各部邑的小王,各自散居在谿谷間,因為高山深川的阻隔,就和外部阻絕了,好像是荒外之民。哀牢人有穿鼻聸耳文化,小王(稱渠帥)的耳廓都下垂到肩下三寸,比一般人長,一般庶民只長到肩上。

中國出現聖帝 哀牢吞敗仗求附屬

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哀牢王賢栗遣兵乘船南下江、漢,攻擊東漢的附屬夷族鹿茤。初時哀牢軍得勝,後來震雷疾雨,風向驟變,江水陡然變成逆流,沉沒了哀牢的船隻,溺死了數千哀牢人。賢栗又再遣六王統帥萬人進攻鹿茤。這一次鹿茤王則把哀牢六王殺死了。

夜裡來了老虎扒食了哀牢六王的屍骨,其餘的兵眾在驚恐之下退走。賢栗王在惶恐之下對族人耆老說:「自古以來我族不止一次入侵邊塞,這次攻打鹿茤卻遭天誅,中國出現聖帝了嗎?上天祐助中國,何其明顯!」

四年後,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賢栗於是率著族人二千七百七十戶,共計人口一萬七千六百五十九人,拜訪越巂郡(位於今四川越西縣)太守鄭鴻,請求歸附漢朝。光武帝封賢栗等為君長。從那年起,哀牢開始來朝貢。

東漢明帝十二年降甘露,神雀五色鳥翔集京師。包括哀牢在內的許多邊疆民族都來進貢。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派遣兒子率領族人來歸附,當時哀牢國族人更多了,稱邑王的有七十七人,人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戶口五萬一千八百九十戶。於是東漢明帝在哀牢國置永昌郡。

@*#

資料來源:《後漢書》

--中國民間故事系列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