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某網對中國1976年至今所拍攝的891部古裝劇進行了統計、分析。其結果顯示,「中國古裝劇的質量確實越來越差,90年代之前還偶有平均分上8的時候,90年代也穩定在7分到8分之間」;但「進入21世紀後,分數便開始逐漸走低,2010年之後更是開始跌破6分的及格線」。
實際上,大陸所拍攝的古裝劇甚至有22部在9分以上,但「大多數都集中在2010年以前」。而「評分最低的古裝劇,基本都集中在近幾年」。「4分及以下」的44部古裝劇,全部出自2010年之後,且不少作品是從「網絡文學IP」改編而來。
看來2010年似乎是國產古裝劇急轉直下、越拍越爛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以平均得分最低的「神話奇幻劇」為例,儘管在「2010年後內地的256部古裝劇集中,多達81部」;「2018年內地26部古裝劇裡,一半都是」;且類型多樣,比如穿越劇、衍生戲劇、有的甚至從遊戲改編而來,但卻並不影響這個時期的神話奇幻劇由於「內容並沒有太多新意」,「又臭又長」而被評為「爛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0年以前拍攝的神話奇幻劇。由經典文學改編的《西遊記》、由民間傳說改編的《濟公活佛》(90版)甚至分別獲得了9.5分和9.3分的好評。既然都叫「神話奇幻劇」,為何拍攝於2010年之前和之後會呈現出如此天壤之別?
從《西遊記》和《濟公活佛》被多次翻拍後,收視率每況愈下、甚至被噓、被罵就足以讓人看出,活在當下、卻無法擺脫歷史影響的現代觀眾仍擁有著這樣的共識,那就是真實的歷史不容戲說,傳奇的人物不容惡搞。
唐僧西天取經也好,濟公展現神通也罷,不僅有史料記載,並非憑空杜撰;更在於其詮釋了華夏民族早已有之的修煉文化以及出世之道。「儒、釋、道」既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精神財富,也同屬於中國古老的科學體系。「道家講『真』、佛家講『善』」;在漫長的五千年文明中,修佛、修道的,又何止唐僧、濟公?
而中國人了解甚少,只是因為這些體現著傳統價值、充滿著神祕色彩的歷史片段,在毛發動的「處心積慮的滅絕中華傳統文化」的政治運動中是受到否定和批判的。這也正是大陸古裝劇只能在1976年之後才開始逐漸出現在電視熒幕上的關鍵原因。
然而,有意思的是,很多中國人卻並沒有因為中共對傳統的打壓、破壞、摧毀而對古老文明敬而遠之。恰恰相反,他們骨子裡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歷史真實的渴求,一旦被喚醒、激發,就會表露無遺。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一書對此有細緻的描述,「文革以後,……當世人聽到《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水滸》等名著廣播時,卻是一時間街道冷清,家家聚精會神,生怕落下一集,連警察都不用執勤。正是幾千年神傳文化的積澱,重新喚起了世人心中的正念和久遠的記憶」。
正是由於中華神傳文化包含著「天、道、神、佛、命、緣、仁、義、禮、智、信、廉、恥、忠、孝、節」等內涵,因此中國「許多人可能一生都不識字,但是對傳統戲劇和評書卻耳熟能詳,這些文化形式都是民間百姓獲得傳統價值觀的重要途經(見《九評共產黨》)」。隨著電視的普及,電視劇這種文藝形式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新途徑。
早期的古裝劇若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這樣的內涵,獲得高收視率和好評是不足為奇的。即便像《西遊記》這樣的「神話」以及與濟公這樣的修煉人有關的傳奇故事,只要能最終揭示出「儒、釋、道」 的價值與內涵,就會讓人喜聞樂見。這也正是由導演幫受眾打開了久遠的記憶、二者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所致。
遺憾的是,這樣的好景並不長。視傳統為敵的中共對神傳文化以及所有中國人的精神打壓,並未因政治運動的結束而停止。從最近幾年「宮斗戲霸屏」就不難看出,「中共對傳統文化一直採取偷梁換柱的辦法,把從古到今,人在背離傳統文化後產生的宮廷鬥爭、權謀詭計、獨裁專制等等『發揚光大』,創造出一套它們的善惡標準、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並讓人認為這種『黨文化』才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見《九評共產黨》)」。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也具體指出,「這些宮斗劇以『古裝』面目出現,表現的是古代的故事和場景,但用的都是現代人的觀念思維;穿著古裝演古人,其實質卻是現代戲,恢復起門面卻毀掉了其內涵」;「讓人不假思索地以為黨文化的鬥爭哲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了」,而「這就是中共用暴力摧殘神傳文化,再以黨文化灌輸幾十年之後收到的效果」。
儘管有關部門統計得出,這種宮斗戲的戲迷不少,但卻並不代表,中國人對真正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恰恰相反,被這種充斥著黨文化的厚黑哲學洗腦的中國人,將永遠會在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無良社會中自食惡果。可見,中共廣電部門之所以在1995年之後撤掉了「禁止私人製作電視劇」的條款,其真實用意決不在「還民自由」,而是想要用此方式進一步毒害中國人。
信神、重德、向善……,這些根植於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本質特性,是信奉「無神論」、崇尚「假、惡、暴」的中共欲除之而後快的。將大量的穿著古裝的爛片擺在中國人面前,中共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斬斷他們對神的正信、摧毀其心中的良善。把人改造成非人,以至毀滅人類,這才是中共最險惡的用心。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