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仙史(1) 奉旨下凡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0日訊】

《金蓮仙史》序

茫茫宇宙,星瀚雲集。余常思道德之宗,本是萬物生命之源,亙古而不變。歷經萬劫能夠長存,浩浩大德也能彌高彌遠,若存貯心際也能保得至真至靈,這就是德的玄妙之處。

然而,今日世事澆漓,人生輕薄。見奢華淫說,則似糖似蜜,百般貪食,難捨難棄;若是聽到正真義理,則是如仇如隙。因此妄念叢生,如影隨形,心中正氣也日漸消弭。凡是聰慧之人多是在書香筆墨上求精,而入仕做官之人則是在名利場中奔波不息。由是,國風日衰,民心漸離,社稷安能不敗?今日,秉忠直之心、立剛毅之志的人已經非常的稀少;而能在道義上盡心、立身修道的人更是鮮少。

悲乎!偌大的世間,人人愛酒迷花,個個爭名奪利,向來是樂極生悲,福禍相依?不行仁德,縱使位在三公九卿,終是一介小人;不修善德,縱使富有天下,也終有墮入潦倒之時。那些罄竹難書、喪盡天良的邪惡之徒,死後墮入無間地獄,永罪永刑也無法贖盡他們的罪惡,惟留臭名遺流萬世。

但自有聰明達人能在世風下滑、道德衰微的時日,不爭蝸角之名,不奪蠅頭之利,不在酒色財氣中取樂,而是立身於道、立命於德,從這營營百般的苦海中超脫。

本文就「王重陽度化七朵金蓮」之事,為聰慧達人留一席靜思方寸之地。

奉旨下凡

宋徽宗政和年間,長安咸陽縣大魏村有一位老爺王仁政,擔任山西武州令期間,為政頗為清明。年過半百,膝下還無子嗣,便請辭還鄉。

王仁政帶著妻子謝氏、家僕乘著馬車直往家趕。途中路過西嶽廟,王仁政在附近安置車伕馬匹,投店歇宿。

他對妻子說:「此處是華嶽廟,乃是西嶽帝君的行宮,向來神靈顯赫,凡世人有所禱祈,均為應驗。當下,因我沒有子嗣,所以辭官還鄉。想我祖輩數代累積善名,今世我和你也是平生好善,佈施樂道。我常聽說《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想必並非虛言!天網恢恢,疏而不洩,如若我平日並無大過大錯,想必我王氏今世也未必就會招致斷絕子嗣的罪愆。」

王仁政連夜靜心寫了一張祈嗣的表章,徹夜等待到天明,買來香燭紙錢等祭品,到西嶽廟中拈香禱祝,虔敬禮拜,化表呈詞後便啟程回鄉。

西嶽大帝掌管天下仙秩、鬼神、百姓賞罰功過之事。帝君閱覽王仁政的疏文後,思量王仁政根源深厚,不敢自作主張,於是就把這道疏文帶進通明殿,由玉帝決定。

玉帝思量要派哪位神祇下凡,托胎人身與人作子,以便將來弘揚玄風。王升真人出班奏道:「昔日,臣隨太上老君遨遊下界,看到人心不古,玄風衰弱。欲降於塵寰,將來重振玄綱。」他肯請玉帝敕命他下凡,以累積功勳。

玉帝命玉女精衛進奉一杯玉液瓊漿賜給王升,以保他轉生之後道心不滅。王升真人拜謝玉帝,執杯暢飲。精衛在旁,見他奉旨下凡,即也起了下凡之念。但見秋波微動,就這細小的窺視被玉帝察覺,當下即命精衛一同下世,使他們將來配成夫妻,直至功成,再登天闕。

王仁政辭官回鄉後,轉眼冬去春來。在百花盛開之際,一日夜夢,謝氏忽然看到一位羽士頭戴黃冠,身披鶴氅,從空中降下,立在她的床榻前,高聲說道:「我本是漢朝真仙,現暫居於此,將來可作玄門統領。」這一番話使得夫婦二人同時驚醒,彼此相望,發覺是南柯一夢。

時至北宋政和二年臘月,謝氏忽覺腹痛,臨盆之際,急命奴婢去通知老爺。王仁政急排香案,先拜謝天地神明,其次祝告祖先。但見一片紅霞映照,奇異香氣瀰漫屋舍,王老爺心想:「這三九的寒天,如何會有這等霞光瑞彩?想必是此子的瑞兆吧。」

思慮間,只見家僕個個眉開眼笑、歡天喜地抱出一個活寶來。王仁政抱過來一看,只見此子生得眉清目秀,額高鼻隆,心裏嘴裡一個勁兒的直謝天地宗親,直歎:真不愧華嶽帝君,神靈有感,賜下子嗣,這也是王家數代積德行善的善果呀!@*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