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紅禍】血與謊 列寧2次政變 建共產黨專政

Facebook

【新唐人2018年11月04日訊】新聞週刊(652)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列寧發動十月政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專政政權。十月政變101年之際,我們為您解密,俄共是如何透過兩次政變和不斷變換的謊言,奪取的政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7年俄歷二月,俄羅斯各地飢餓的工人,發動了大規模罷工抗議。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國建立了臨時政府,從帝制走向共和制。

當時正在瑞士流亡的列寧,聞訊後迫切的想回到俄國,組織暴動。但他需要途徑德國,列寧向德國提出了申請。

當時,德國與俄羅斯,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線交戰。德國,會同意敵國的國民過境嗎?

1917年3月下旬,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德國外交部與總參謀部制定的「托爾計劃」上批示:「以列寧為首的40多名布爾什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

1917年4月9日,列寧和其同黨,在瑞士蘇黎世登上一列德國專列火車,途徑德國,回到俄羅斯。回國後,列寧透過德國皇家政權的情報機構,領取了大量德國資助,用來擴充布爾什維克的武裝,並擴充其宣傳工具《真理報》。

橫河:「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俄國的前線打得很辛苦,德國想顛覆俄國政權來取得戰爭勝利,這就是為什麼德皇出錢把列寧送回俄羅斯去。」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蘇聯共產黨的前身「布爾什維克」發動政變,從共和臨時政府手中奪取了政權,並殘忍處死沙皇全家。史稱十月政變。

郭國汀:「列寧並不是由於同情工農大眾的窮困潦倒而投身革命的。是由於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參與暗殺亞歷山大三世沙皇,被當作恐怖份子處死,列寧本身在上大學法律系一年級時,由於違反紀律被大學開除,秘密警察調查了解到列寧就是亞歷山大的弟弟,所以就禁止任何大學錄用他。正因為如此,列寧對沙皇專制特別痛恨,所以列寧完全是由於仇恨而投身革命的。」

王康:「列寧自稱,是按照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的基本的理論和綱領,帶領了俄國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實際上是一場政變和叛亂,對俄國的二月革命以後產生的合法的臨時政府進行叛亂、進行暴亂。」

十月政變的第二天,列寧在第二屆「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大會」上宣稱,他們之所以推翻共和臨時政府,原因之一是臨時政府「不願立即召開立憲會議」。

他承諾,布爾什維克會「按時召開立憲會議」,並宣稱,布爾什維克只是新一屆「臨時政府」,在立憲會議前暫時管理國家,立憲會議後,即使布爾什維克慘敗,也會「服從人民的選擇」。

11月12號,俄國4170萬選民投票,選出了703名立憲會議代表。結果,布爾什維克只得168席,得票率不到24%,而社會革命黨得票近54%。

唐靖遠:「列寧原本是設想,操縱立憲會議,承認他透過政變奪來的政權的合法性。但是他嚴重高估了布爾什維克的民望,布爾什維克得到的立憲委員席次太少,一旦立憲會議召開,布爾什維克反而可能被迫要交出政權。」

列寧得知慘敗的消息,立刻撕毀承諾,緊急頒布法令,授權地方蘇維埃,改選立憲會議代表。不過,多數地方蘇維埃沒有響應,直到1918年初,布爾什維克仍只佔175席,只略高於最初結果。布爾什維克隨即又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極力想阻止立憲會議正常召開。

1918年1月5號,立憲會議在重重阻力下開幕。

布爾什維克代表首先提出動議,要求會議承認布爾什維克掌控的蘇維埃政府。這一動議,被大會以多數票否決。

列寧隨即宣布,「立憲會議是人民的敵人」。他早已做好軍事準備,當天就調動大批軍隊,將彼得格勒戒嚴。

1918年1月6號,立憲會議進入第二天。列寧發動了十月政變後的第二次政變。他趕在立憲代表到場前,鎖住「塔夫利达宫」會場,並貼上布告,單方面宣布「解散立憲會議」。

當天,布爾什維克就宣佈,由他們掌控的蘇維埃代表大會,取代立憲會議,成為俄國最高立法機構。「第三次蘇維埃大會」宣布成立布爾什維克黨永久政府。

布爾什維克(也就是後來的蘇共)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強烈不滿。當天工人就舉行了和平遊行示威,但遭到布爾什維克軍人開槍射擊。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專政政權,就這樣在謊言和血腥中拉開序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