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神將岳飛傳(1)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02日訊】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孕育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岳飛家裡雖然貧窮,過不了富足的生活,但他從小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他有一對品德高尚的父母,還有一位武藝高強的老師,都是他成長道路上的助力。比如他的父親,《宋史》記載,岳飛的父親叫岳和,自己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卻總是想方設法幫助鄉鄰,是個古道熱腸、扶危濟困的大善人。

如果鄰居田裡的莊稼長到岳家的耕地中,岳和就幫他們照料,收割後還會將其送還;如果有人開口借錢,岳和也從不要求對方償還。[1]

岳飛出生時,岳家的屋頂飛過一隻神奇的巨鳥,場面非常壯觀。他的父母見了,相信兒子將來會是個大有作為的國家棟梁,就為他取名「岳飛」,後取字「鵬舉」。[2]可見這個名字,寄予了父母厚重的希望。

岳飛的母親姚氏,也是一位極具智慧的女性。岳飛出生還不到滿月,黃河決堤,湯陰縣爆發了一場大洪水。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中,岳母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一口大甕。母子倆坐在甕中,隨波漂流,一直到沖到岸邊才被救起。[3]

臨危不亂的沉著、絕處逢生的智謀,都是戰場必備的素質。岳飛對兵法、實戰都有自己的領悟,從無敗績,或許也從勇敢的母親那裡得到了遺傳?

少年岳飛,在父母的影響下,也表現出非凡的能力。他內斂敦厚,用心攻讀史書和兵法,對《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頗有心得。他還是位天生神力的武學奇才,不到20歲就能拉動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4]

當然,璞玉也需雕琢才能成器,岳飛拜當地豪俠、歷史上著名的武術名家周同為師,學習精湛武功,掌握左右開弓的絕技。後來,岳飛把這項武藝傳授給麾下的將士,大大提升了宋軍的實戰能力。

周同去世後,岳飛非常悲痛,每逢初一、十五,他都會帶著酒肉等祭品,到老師的墳前祭拜。岳和得知他的孝心,非常讚許,並及時提醒他讀書練武的真正意義:「如果將來你有機會報效國家,能夠為國捐軀、捨生取義嗎?」[5]孔子曾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岳和不正是孔子所說的忠義報國的賢人嗎?

這時的宋朝,內憂外患重重,北方的金國虎視眈眈,「靖康恥」又是每個大宋百姓無法忘懷的傷痛。對於文武雙全的岳飛來說,生逢亂世,正是他為國效力的時刻。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國簽訂「海上盟約」,共同攻打遼國。宋朝將領劉韐招募「敢戰士」,剛滿20歲的岳飛就是應徵的一員勇士。

打仗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隨時有可能失去生命,而且軍隊南征北戰,居無定所,可以說,在戰亂時代,將士們幾乎和家人斷絕了聯繫。岳飛雖然立志從軍,但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讓他難以割捨故土,也放不下年邁的親人。

這時,深明大義的岳母出面訓子,留下了「岳母刺字」的美談。《說岳全傳》記載,岳母幫助岳飛解決了「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題,親自在他的後背上寫下「精忠報國」四字,又用繡花針一點一點刺出,塗上醋墨。[6]從此,岳飛堅定了上陣殺敵、忠君報國的信念,終其一生都在行軍打仗中度過。

《宋史》也有記載,岳飛含冤入獄時,為表清白,坦露後背。審訊的官員看到他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字跡深入肌膚,被深深震撼![7]無論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都是岳飛一腔忠肝義膽的真實寫照。在父母的諄諄教誨下,他不忘國恥,矢志收復河山,在歷史上留下感人肺腑的忠義文化。

岳飛位列將相後,回憶他的軍旅生涯,曾說:「國家平燕雲之初,我才剛剛束髮成年,就開始從軍。我發誓為了國家竭盡心力,早己忘記自己的小家。」[8]這句話,既是岳飛戎馬一生的概括,也凝結了岳飛父母的苦心教誨啊!@#(本系列未完,待續)

註釋:

[1]《宋史》卷365: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

[2] 《宋史》卷365: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3] 《宋史》卷365:未彌月,河決內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沖濤及岸得免。

[4] 《宋史》卷365: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5] 《宋史》卷365: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6][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2回。

[7] 《宋史》卷365: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8] 《鄂國金佗稡編》卷14《乞終制札子》:國家平燕雲之初,臣方束髮,從事軍旅,誓期盡瘁,不知有家。

點閱【千古神將岳飛傳】連載文章。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