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是什麼原因?流鼻血,古稱衄血,《說文解字‧血部》:「衄,鼻出血也。」流鼻血是鼻科常見的急症之一,亦是鼻部疾病或多種全身疾病常見的一個伴隨症狀。此病好發於青少年,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和鼻部的任何部位。
據臨床資料顯示,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區(利特爾區)的鼻出血占所有鼻出血病例的40~52%。不足2歲的嬰幼兒鼻出血相對少見,主要是利特爾區尚無特殊血管結構。
小兒和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則以鼻腔後部出血為多。男、女發病比例無明顯差別,發病以秋、冬季節氣候乾燥時多見,高原地區多於平原地區。
流鼻血的原因
排除外傷性的因素,中醫對流鼻血的病因,主要是從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偏盛或偏衰來考慮。
鼻出血之病有虛、實之分,初起多為實證、熱證,如肺經熱盛、胃熱熾盛、肝火上逆、心火上亢等,也就是鼻出血初起時,大部分是肺、胃、心、肝火旺所引起的。
治療流鼻血,古代醫家的有效方藥
古代醫家對鼻出血有許多有效的治療方藥,然而一般民眾對流鼻血的發生,到底是屬於肝、心、脾、肺、腎的哪一個臟腑所致的,實在無從判斷。
其實大部分的鼻出血,火熱居多,而不管是實熱或虛火,降火是其通則。對於火熱病症,中醫有一種滋陰降火的方法,就是補水以制火,這個方法是屬於溫和有效的方法,值得一般民眾使用。以下介紹幾個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所記載的有效方藥。
◇勞熱所致方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氣急。
配方和用法:生地黃八兩、蒲黃一升、地骨皮五兩,黃芩、芍藥、生竹茹各三兩,以上六味藥用搗或刀切,將藥物粉碎,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
◇生地黃湯主衄方
配方和用法:生地黃八兩、黃芩一兩、阿膠二兩、柏葉一把、甘草二兩,上五味用搗或刀切將藥物粉碎,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煎取二升半,分三服。又方,生地黃三斤、切阿膠二兩、蒲黃六合,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衄方
配方和用法:地黃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飲。
從以上方藥的組成來看,「生地黃」是唯一共同出現的方藥。生地黃可以很好地達到滋陰降火的目的,臨床上切記要大量使用(一次至少一斤以上),才可達到止血的效果。大量使用生地黃對於所有的出血性疾病,包括:鼻出血、食道出血、胃腸出血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止鼻血的5個方法
以下外治法,是古人經驗的總結,有些方法現代人難以理解,卻是行之有效之法,值得參考。
1. 導引法
導引法主要是引火下行,使血氣向下,減少鼻出血。有三種方法可用:
◇雙足浸於溫水中。
◇灸湧泉二穴各百壯。
◇以大蒜泥或吳茱萸打粉,調成糊狀,敷於對側(即鼻出血另一側)的足心處。
2. 穴位按摩法
找到出血一側的太溪穴或迎香穴,用手指重壓。或取左右兩側的風池穴或百勞穴,加壓揉按。
3. 壓迫法
用食指及拇指緊捏雙側鼻翼處十分鐘左右,或以拇指掐壓入前髮際正中線1~2寸處。
4. 綁指療法
取粗線繩(毛線),纏繞對側的中指根部2~3圈後固定,不可過鬆,否則效果不佳。一般一夜之後症狀即可明顯改善或痊癒。但如果出現手指發冷、劇痛等缺血徵兆,就是纏得過緊了,可略鬆一些。
5. 塞耳法
左邊鼻孔出血,用棉花塞住右側耳朵;右邊鼻孔出血,用棉花塞住左側耳朵。(《外臺壽世方》)
當經由上述方法仍未有所改善,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找出真正的問題,根治鼻血問題。
改善流鼻血的養生方法
對於常流鼻血的人,中醫師建議一定要注重調養,不論是飲食、生活、情緒等各方面都必須留意,並且下功夫改變目前的狀態,才不至於經常為流鼻血所苦。
改掉挖鼻孔的習慣:應戒除挖鼻的不良習慣,以避免損傷鼻部血管引發本病。
增強體質:平時注意鍛鍊身體,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或健身活動,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注意氣候影響:尤其是氣候乾燥的秋、冬季節,鼻腔容易乾燥結痂,應保持鼻腔濕潤,防止外邪入侵致病。
體位:對於鼻出血患者,一般採取坐位和半臥位;有休克表現的,應採用平臥低頭位。並囑患者儘量勿將血液嚥下,以免刺激胃腸引起嘔吐。
情志調理:流鼻血患者多精神緊張、煩躁易怒,因此,必須安慰和鼓勵患者,安定患者情緒,使之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勞累。
飲食調理:患者應少活動、多休息,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宜多食蔬菜水果,並保持大便通暢。
注意保暖:對於流鼻血休克的患者,往往全身汗出,甚至大汗淋漓,應及時更換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從而導致病情加重。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