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五)月餅傳說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18日訊】

四、中秋月餅節--甜蜜

(一)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也叫「月餅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食品。因為我們要吃月餅,當我講這些文化內涵、傳統精神都流失時,畢竟還可以吃月餅,只要吃月餅,就可以把祖先的美好給找回來。

月餅有很多種名字,叫月餅前,還先後被叫過胡餅、宮餅、小餅、團圓餅等。古代,月餅主要是用來祭月神,落入人們嘴中是附帶功能。

隨著時間變遷,世人神性減弱人性增強了,附屬功能逐漸取代原來的本質功能,使月餅和許多民俗傳統一樣,神性和詩性逐漸減弱甚至消失,而世俗的味卻與日俱增,這是進步還是倒退呢?

最早的月餅,傳說就是「太師餅」,《封神演義》中商紂王的太師叫做聞仲,他行軍打仗時,為方便就做了一種糖餅,就是太師餅。

後來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他帶來很多少數民族的食品,如核桃、葡萄等,因為原來漢族沒有,許多新名字就都帶個「胡」字,如胡蘿蔔、胡桃等。當時唐朝的點心已經做的很好了,再加上核桃、葡萄這些新東西,做出的點心就更好吃了,所以,就把這種很好吃的點心叫做胡餅,這就是月餅的前身。

(二)美好的寓意

有一次,唐明皇和楊貴妃在中秋節賞月,楊貴妃吃著胡餅、看著月亮,感覺非常美好,但胡餅名字不好聽,她就想起一個更好聽的名字。

楊貴妃抬頭一看,這個餅很像天上圓圓的月亮,非常美好,就對唐明皇說:「叫月餅吧!」所以,月餅的名字還是美人楊貴妃起的,這個名字很美,大家也就非常認可這個叫法。

到宋朝以後還有其他說法,有的叫團餅、小餅,但大家還是覺得「月餅」的名字最好。

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與不同地域文化相融合,並汲取各地物產和飲食習慣,月餅漸漸演化成京式、蘇式、廣式、潮式、川式等不同系列,其製作工藝、原料及其成品都大相徑庭。

京式月餅如燒餅,外皮香脆;蘇式月餅外皮層次多且薄,酥軟白淨;廣式月餅和西點相似,以內餡多變而著名。此外,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所製的清真牛肉月餅及臺灣以蕃薯為原料的月光餅。

不管月餅花樣如何繁多、層出不窮,但團圓、甜蜜的內涵卻永遠在人們心裏。

(三)月餅的傳說:自來紅、自來白

民間傳說,有一次人間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老百姓沒辦法只能求神幫助。善良的嫦娥看到人們受難,就慈悲的賜給人兩個藥丸,一顆白藥丸,一顆紅藥丸,百姓吃了仙藥,解除瘟疫。

中秋節時,人們把月餅做成仙藥的形狀,感恩紀念嫦娥的救護之恩,這就是老北京人非常喜歡吃的自來紅、自來白月餅的由來。

老不老,少不少,惡毒貪腐滿世鬧。

瘟疫來,不得了,東倒西歪盡死掉。

真修善,敬天道,嫦娥恩賜兩丸藥。

自來紅,自來白,細細品味災禍消。

多熱誠,清白好,本性歸還人人笑。

五、節儉中秋節--長久

(一)豐收與奢侈

中秋還應該是個節儉的節日,就像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可以把美好留給別人,自己卻很節儉,這是聖人的尊貴。節儉對於為官的人非常重要,為官的節儉,就可以讓老百姓富裕。

現在的月餅跟幾十年前吃月餅不一樣,那時買幾個月餅用紙一包就可以了,現在包裝非常精美,還不是一般的精美,已經要「盒錢了」。

其實吃的是月餅不是盒,據統計一個月餅節,鐵盒、紙盒可以摞很高,其實是一種奢侈,對資源是一種浪費。老天讓人多打糧食,人應該以崇敬、感恩之心回報。為什麼說古人有感恩之心呢?他擺得正自己與天的關係。

中秋節是天地賜予我們豐收的節日,不是讓我們糟蹋的;豐收後,讓我們有更多吃的,可以生活得更美好。我們可以作首詩歌、跳一跳舞,這都是美好文化,讓勞動減少一些,但不是讓我們浪費、糟蹋的。

中國西南某市一個啤酒節,四小時浪費幾十噸啤酒,這麼多啤酒就這樣糟蹋了,那都是糧食,這樣做非常不好。

古代有個公子特別喜歡吃餃子,不過他嫌餃子邊不好吃,每次都讓僕人把餃子邊去掉。很多年後,他家敗落餓得沒東西吃,到冬天就快餓死了,這時老僕人給他做點吃的,公子說:「這個飯怎麼就這麼香啊!從小到大都沒吃過這麼香的東西。」

僕人說,這就是他以前不吃的餃子邊,僕人曬乾後留了一麻袋,這樣冬天才撿了一條人命。所以人不要浪費,你可以吃的好一點,有條件你就吃的貴一點,但是你不要去糟蹋。

(二)天意與人心

我們現在物質生活好比較富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節儉、節約。所以可以給孩子們一點建議:過節的時候少點一個菜,在外面吃大餐少浪費點。我們少浪費一點,是不是就缺點什麼了,怎麼辦?我們不光減少,還可以增加文化內涵,讓爸爸為我們念首詩啊!可以自己寫首詩歌,是不是?小朋友也可以給爸、媽朗誦一首詩。

今天少吃點菜也餓不著,所以我想大家可以過一個節儉的中秋節,節儉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文化、一種道德。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