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06日訊】中共為報復美國的貿易政策,不斷升級中美貿易衝突,所引發的弊端已逐漸浮現。日前,有大陸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大豆庫存量或於明年首季耗盡,屆時將導致飼料及豬肉價格飛漲。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其大豆進口一直依賴美國市場,在2017年購入了約60%的美國大豆。不過今年7月6日起,中美貿易戰開局,雙方開始對第一批3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互徵25%關稅。中共為打擊美國,將大豆列入課徵關稅清單,自此,中共基本停止了從美國的大豆進口,進而導致大陸大豆價格上漲,大豆(壓榨)業者減產甚至破產。
中美貿戰引發弊端之一:大豆庫存恐將於明年一季耗盡
9月4日,大陸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副董事長郭彥超指出,中共停止進口美國大豆,將使國內大豆出現供不應求。至2019年第一季,中國的大豆庫存將可能耗盡。
郭彥超說,中共將在下一個作物季,把幾乎全部的美國大豆進口,替換為巴西和其他產地的大豆,但這種替代並不能滿足國內大豆需求。
郭彥超指出,中國大陸去年從美國進口約2,785萬噸大豆,但由於中共單方提高了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關稅,預計今年的進口數額降驟降至70萬噸。整體來看,今年中國大豆進口採購量將較去年減少1,079萬噸,降至8,467萬噸。
他認為,儘管巴西將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主要大豆來源地,再加上阿根廷、加拿大、俄羅斯等國也會進口大豆至中國,但因巴西大豆的供應量有限,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因此,中國大陸或將面臨「大豆危機」。
郭彥超預計,到今年11月,中國各港口的進口大豆庫存,可能將降至「紀錄低位」,豆粕價格會「非常高」,這將在明年第一季對市場的豆粕需求量造成重創。
此外,郭彥超還警告說,明年2月或3月,中國的大豆庫存可能會消耗完畢,加之巴西等國大豆供應有限,屆時,一些民間企業將可能被迫從美國購買大豆。
目前已有分析師們指出,中國進口商之後將負擔高額關稅,進口美國大豆,這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例如將成本轉嫁給中國養豬戶,再轉嫁給消費者,進而造成通貨膨脹並提高生活成本,同時,也會導致中國肉類和魚類產業供應鏈價格上漲。
中美貿戰引發弊端之二:豬瘟肆虐 豬肉價格飛漲
中國的大豆進口,大部分用於加工食用油以及動物飼料。自中美貿易戰開局後,大陸豆粕價格持續上漲,其中8月份較7月漲幅近7%,生豬飼料價格也隨之上漲。
另一方面,中國自8月3日在遼寧確診第一例非洲豬瘟以來,疫情迅速向全國擴散,才一個月時間已經傳播到了河南、江蘇、浙江、安徽以及黑龍江省,共計確診豬瘟病例9宗。
根據中共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的最新數據,全國範圍內已經宰殺了超過3.7萬頭豬。
過去,當發生豬瘟或國內豬肉短缺時,中國會增加豬肉進口量。但目前,由於中美貿易衝突,中共當局為了報復美國,已將美豬肉關稅提高至70%(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外國肉類供應國之一),因此,中國人要吃到進口豬肉更加不容易,價格也會更貴。
中共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自8月初以來,中國豬肉價格平均上漲了8%左右。
此外,目前已有多項證據顯示,中國此次非洲豬瘟病源來自俄羅斯。中共農業部畜牧獸醫局8月30日首次表明,確定此次(豬瘟)疫情是由境外傳入。
有大陸禽畜業人士認為,此次非洲豬瘟發生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料北京為報復美國,轉買來自俄羅斯的豬隻,豈料買進染病豬隻。
中美貿戰引發弊端之三:製造業大幅減產 行業蕭條
據廣東省經信委9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廣東省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較上月下跌0.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50.9)回落1.6個百分點,並且也是自2016年3月以來指數第一次回落至榮枯線(50.0)以下。
不僅僅是廣東省,中共官方9月3日公布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6,低於預期,為14個月以來新低。
財新中國PMI走勢與官方製造業PMI不同。前者調查對象集中在中小企業,而後者主要針對國企。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則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狀況,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
針對上述數據,《香港經濟日報》9月4日分析表示,很明顯,出口訂單較大幅度回落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持續,外商對前景難以預料,所以對第四季訂單持保守態度。
分析認為,如果中美貿易戰進一步惡化,未來兩個月廣東省製造業收縮將更明顯。如果廣東省製造業繼續收縮,社會將面對另一個考驗——就是就業。
(記者蕭靜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