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埃博拉病毒肆虐 世衛組織:病情已超出控制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18日訊】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爆發新一波埃博拉(Ebola)疫情。據剛果衛生部稱,已造成44人死亡。而當地病毒研究中心稱,死亡人數已上升至55人。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稱,因受當地爆發的武裝叛亂影響,目前該組織已無力對病情進行有效監測。

聯合國新聞網報導,此輪疫情於8月1日在剛果北基伍省暴發,截至8月16日,已發現確診病例51例,可能病例27例,疑似病例24例,其中有44人已經死亡。

目前無國界醫生組織(MSF)正在該省內的曼基那鎮(Mangina)附近展開醫療行動並且設立了診所,根據該組織最新公布的聲明顯示,已經有37名患者正接受治療,其中有31名被檢測出了陽性結果。據了解,其中包括幾名該組織成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雖然他們已在北基伍省的貝尼(Beni)和曼基那兩地各開放了一家埃博拉病毒治療中心,但因部分地區安全局勢動蕩,醫護人員無法進入,因此對此次疫情的感染狀況並不能完全掌握,預計患病的人數還可能會增加。

兒基會駐剛果代表魯蒂利亞諾(Gianfranco Rotigliano)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的兒童需要特別的關心和照顧。因為在北基伍省,主要由婦女照顧和看護兒童,因此一旦婦女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兒童和其他家庭成員就會變得非常脆弱。

兒基會表示,已經與合作夥伴共同培訓了近90名社會心理學工作人員,在埃博拉病毒治療中心向兒童提供安慰和幫助。這些專業人員也將對從治療中心出院的兒童給予支持,在其所生活的社區組織各類宣傳活動,避免兒童遭到污名化和排擠。

魯蒂利亞諾稱,埃博拉對兒童的影響遠遠超過感染病毒本身,許多孩子不得不面對父母或親人患病或死亡的打擊。還有部分兒童失去了大部分親人,變得孤立無援,他們急需援助。

埃博拉病毒最初於1976年在剛果出現。該病毒主要出現在靈長類動物(如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身上,目前已知有5個病毒種,屬於人畜共通,由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

該病毒主要通過接觸患者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以及屠宰、烹煮和食用患病的野生動物而感染,也可在人際之間傳播。患者的家庭以及醫務工作者是感染風險最高的群體之一。

感染埃博拉病毒後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咽痛等,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體內外出血等。重症者則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達90%。

最嚴重的一次疫情爆發於2013年12月,當時疫情由幾內亞迅速蔓延至鄰國賴比瑞亞(Liberia)和獅子山共和國(Sierra Leone),感染了大約28,600人,導致11,300多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20世紀70年代在剛果東部的埃博拉河(Ebola River)上游採集到的樣本中發現的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爆發新一波埃博拉(Ebola)疫情。(JOHN WESSELS/AFP/Getty Images)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爆發新一波埃博拉(Ebola)疫情。(JOHN WESSELS/AFP/Getty Images)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最近爆發新一波埃博拉(Ebola)疫情。(JOHN WESSELS/AFP/Getty Images)






相關視頻:




(記者李紅報導/責任編輯:程以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