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美媒同時爆料:貿易戰令中南海內互生嫌隙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15日訊】黨媒一直宣傳,中共在貿易戰中一大「優勢」是極權不受約束,可「迅速統一」地做出決策。不過,美國兩大媒體日前均指出,中共高層有關貿易戰決策的分裂已經公開化,令中共這一「優勢」不再。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指,在這場貿易戰中,儘管中共可以依賴其極權政治架構來杜絕異見者聲音,確保執政權力,並且可以企盼「美國的選民因為貿易戰痛苦而將川普趕下台」,但是共產黨本身也有其致命的缺點。

報導稱,中共需要經濟增長作為對權力壟斷的借口,而且它執迷於使用嚴厲手段對付社會動蕩。在強權統治下,官員們只能報喜不報憂,無條件執行高層指令,但無權判斷上級決策的對錯。

報導引述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陳定定的說法稱,中共政府內部現在有兩種聲音,一方建議應該更強硬,對川普要反守為攻,一方則認為應該對美國的要求作出讓步。

報導引述分析稱,這反映了北京政權的政治弱點,就是內部只能「議而不決」。而另一種分析則認為,內部的爭論不休,或說明最高層的「權威」已經不足以統一黨內認識。

報導稱,這並不代表北京最高層的地位不穩,但貿易戰帶來的爭辯,再加上國內連番發生的疫苗醜聞以及P2P平台倒閉事件,已經讓黨內批評者壯了不少膽色。

報導引用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早前的一封公開信指:「特別是此次中美貿易戰爭,將國力的虛弱與制度軟肋暴露無遺,更加強化了不安全感。」

報導指,上個月中共央行與財政部之間發生的公開激辯,也是中共政府內部嫌隙公開化的一個象徵。

按照中共國務院的分工,央行由副總理劉鶴負責,而財政部則是常務副總理韓正分管的領域。

《華爾街日報》報導也同時表示,中共央行與財政部官員的「罵戰」,反映了中共內部出現不協調。

報導指,本周二中共公布的7月數據反映出經濟下行,投資方面的數字更是2000年以來的新低。經濟的疲滯也讓中共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逐步浮現。

報導還說,北京現在形勢所迫,不得不放寬銀行借貸,也讓當局努力兩年的招牌動作——金融「去槓桿化」付諸流水。

報導認為,中共黨內針對最高當局的反對勢力現在顯得更有信心,這也會影響到當局對付經濟下行的政策。

貿易戰以來,中國股市連番下跌,人民幣兌美元從4月中以來,已經下跌9%。網絡審查員則忙着刪除批評的帖文。

同時,外國企業正在將生產線搬出中國大陸。《紐時時報》消息,最近數日來,中共商務部的官員、警察和其他單位的人員,傳喚了大陸的出口商人,查問他們未來的計劃,包括會不會辭退工人和將生產線搬到其他國家。

貿易戰壓力再次讓中共內部陷入末日恐慌,這也給黨內各種勢力製造了機會,進一步攪亂中共政局,引發內部分裂。

日前,中共喉舌正在密集釋放信號,為貿易戰和經濟政策定調。不過,海內外黨媒輿論的混亂,各部門政策和聲音的不協調,似乎透露出中共內部依然沒有「統一認識」。

(記者沐風雨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