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13日訊】日前黨媒為彰顯中共「威風」,稱曾上演「奪命狂奔」的美國大豆船,貨主為一家荷蘭公司,因為不願被加稅,在大連外海漂流一個多月。不過,黨媒隨後又「闢謠」稱,該船已經進港卸貨,而中共國企買家將支付關稅。
財新網8月11日引述中儲糧油脂公司的消息稱,由於前期到港船隻集中,一度被網民戲稱為「史上最勵志」的「飛馬峰號(Peak Pegasus)」大豆船「一直在大連港口外錨地排隊等待卸貨通關」,預計近日將開始卸貨,並辦理後續繳稅通關手續。
作為這船大豆的買家,中共國企中儲糧表示,將按照相關法律和已生效的對美關稅措施規定,繳納各項稅費。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12日也報導稱,「飛馬峰號」已進入大連北良港,開始卸貨。據船主證實,該船此前並未「漫無目的地」繞圈航行,而是由於「港口倉庫容量有限」,「一直在北良港附近停泊,等待進港卸貨」。
《環球時報》並沒有提到,為這船大豆繳稅的是中儲糧。
而「飛馬峰號」之所以引起新一輪關注,起因正是《環球時報》8月9日的一篇報導。
該報導引述英國《衞報》消息稱,「飛馬峰號」未能在7月6日關稅加征落地前抵達大連港,因為不願繳納增收的600萬美元關稅,就一直滯留在海上,在大連外海「漫無目的地」漂流一個多月。
為此,船上大豆的貨主——一家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農產品貿易公司,每天需支付約12500美元的租船費用。而且,接下去幾個月可能不得不繼續漂流,以免做出其它更加錯誤、更有風險的選擇。
黨媒這次先炒作後「闢謠」,又上演一輪烏龍事件。不過,黨媒所謂大豆船「為等倉庫停泊一個多月」之說,顯然很難讓人信服。
對此,台媒的解讀是,中國大陸已陷入大豆荒,中共不得不對美國讓步,讓「飛馬峰號」成為關稅戰開始後第一艘進入中國港口的大豆船。
也有分析指,英媒曝光該事件中受損的不是美國,而是荷蘭,中方隨後讓「飛馬峰號」進港卸貨,或為挽回輿論影響。
其實,有關「飛馬峰號」,陸媒類似這種「烏龍炒作」已經上演過一輪了。
7月6日,「飛馬峰號」開足馬力也沒能在中午加徵25%關稅前趕到大連港,一度在大陸網絡上熱炒。當時很多陸媒雖然提到這船大豆買家是中儲糧,但依然紛紛聚焦「中共加稅讓美國受損」。當時陸媒一個基本統一的說法是,按照農產品貿易規則,這船美國大豆不能運回原產地,要麼倒進海里,要麼另尋買家。
不過,隨後很多陸媒相關報導都被刪除。至於其中原因,可能從一些陸媒中可以發現蛛絲馬跡。有報導引述業內人士透露,2007年之後,中國企業外貿進口多採用CIF條款。
所謂「CIF條款」,即業內所稱「到岸價」,其價格構成為成本+運費+保險費。按此條款,由賣家負責租船訂艙,支付運費和保險費,但是賣方只負擔貨物上船前的費用和風險,之後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則全部由買家承擔。
也就是說,貨物抵達目的港口後,辦理進口手續、繳納關稅都是買家的責任。具體到上述大豆船誤時事件,造成的關稅損失應該是買家中儲糧負責。而該大豆船遲遲沒有進港卸貨,很可能是因為中方毀約耍賴。
(記者沐風雨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