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千金 季札掛劍的故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25日訊】「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這是一首古時的歌謠,叫做《徐人歌》,說的是有一個叫做季札的人(因他的封地在延陵,人稱延陵季子),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把價值千金的寶劍送給了墳墓中人。

春秋戰國時期的江南吳國,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一帶,算得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雖然它是當時中國的「邊疆」,但被上天看中,選為《孫子兵法》一書的出產地,所以很有故事。吳越爭霸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裡,既然它是兵法的產地,它的「特產」也和戰爭很有關係,吳國出產精良的兵器,享譽當時的春秋各國。

吳國的始祖先君,是周朝周文王的兩位伯父──太伯、仲雍。太伯、仲雍為了成全父親古公亶父的心願,把君位讓給幼弟季歷,逃離中原到了荒蠻的江南。周朝建立後,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尋找到伯公的後代,吳國認主歸宗列為周朝的諸侯國。

吳國在春秋末期國勢勃發,其時遇到了與昔年一樣的問題,當時的吳王也不想把國家交給大兒子,想傳給小兒子,小兒子名叫季札。「季」是排行,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吳國國君家最小的公子。

季札的哥哥並沒有機會逃走,因為季札堅持不繼承王位,他的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呢。哥哥把當時的延陵,如今的江蘇常州分封給了季札,所以他又被稱作延陵季子。

吳國和中原離得遠,雖然交通不方便,但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這一天,季札到魯國去出訪(吳國地處今江蘇,魯國地處今山東),中途要經過吳國的附庸國,位於江蘇泗洪與安徽泗陽一帶的徐國。

宗主國的貴公子來了,徐國的國君自然熱情歡迎,少不得招待一番。這期間,徐君喜歡上了季札的一樣東西:他腰中佩戴的寶劍。

季札的寶劍哪裡吸引了徐君,如今已經無從知道了,但是吳國的鑄劍技術,從近年來挖掘出的文物中可以管窺。吳王夫差劍、吳王光劍等等,埋藏在土裡幾千年之後出土,照樣削鐵如泥、寒光凌厲,大致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禮記》說:「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看君子的服裝、佩劍、車馬,不談論它們的價格。不談價格談什麼呢?談這位貴族的品味。所以,按照春秋戰國時代貴族的標準,出門是不能不佩劍的。貴族出門不佩劍,那就像女子蓬頭垢面出門、出席宴會穿拖鞋一樣,不合禮節。

季札此去魯國還不是一般的出門,是進行「國事訪問」,寶劍確實不能相贈。於是季札決定:回國的時候再將寶劍送給徐君,不過只是心下暗許,嘴上也不點明。

一年之後,季札回來了,「人有旦夕禍福」,到了徐國卻沒有再見到徐君,徐君去世了。

可是寶劍還是要送給徐君的。季札說︰「上次經過徐國的時候,從徐君的神情上知道他很喜歡這把劍,但我還要出使,不便把劍獻給他。雖然這樣,但我在內心已裡經將劍贈予徐君了。不能因為他的亡故就違背原先的承諾。」

季札從腰上解下寶劍,將它掛在徐君墳墓的樹上,自己離去了。

季札的寶劍送出去了嗎?送出去了。古人知道,亡故的只是人的軀體,真正的徐君,在季札真念一動之際,已經收到了這把守信之劍。所謂「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天地都知道了,天地中的徐君還能不知嗎?

參考資料:

《史記 吳太伯世家》

《徐人歌》

《禮記》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