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相對剝奪感更普遍的是彌漫在整個社會的焦慮。有專家認為,「中國正進入全民焦慮的時代。」這絕非危言聳聽!
「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由於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生活壓力持續加重,社會不確定性和風險明顯增大,社會保障嚴重滯後,公共服務極不健全,加之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官民衝突日趨尖銳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如今的中國人,無論窮富官民,可以說普遍都有某種程度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以及無助無奈的感覺,擔心房價上漲、擔心職位不穩、擔心成為剩男剩女、擔心婚外情,擔心老無所依……形形色色的焦慮症可謂層出不窮,焦慮已成了國人的一種普遍心態。
據2006年12月4日的《中國青年報》報導,該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常態——34.0%的受訪者經常產生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來沒有焦慮過。而且,和5年前相比,47.8%的人感覺「更焦慮了」。
底層民眾收入微薄,無權無勢,對現實不滿,對未來無望,生活壓力比其他階層都大,他們的焦慮可想而知。
2012年7月1日,恰逢中共建黨91周年。網友「旭風東陽」在西祠網曬出的《普通打工者在南京生活的成本一覽表》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和熱議。帖子稱,如果要滿足衣食住行、房租、水電費、電話費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每個月至少要花費1,045元。如果你還有上網、吸煙、買化妝品的嗜好,那麼意味著如果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連自己都養不活。這篇帖子還將不同收入水準對應的生活狀態進行了羅列:「月收入1,000-1,500元,你連衣服都穿不起,裸奔。月收入1,500-2,000元,城中村就是你的家,除非你爸叫李剛。月收入2,000-2,500元,你可以找個女朋友,結婚就算了!月收入2,500-3,000元,你就籌畫20年後叫你兒子給你買房吧!月收入3,000-3,500元,你可以想著在這紮根,光想就行了。月收入3,500-4,000月收入,你可以在這紮根,發芽就算了(紮根=買房,發芽=生兒育女)。月收入4,000-5,000元,紮根發芽,等35歲以後吧。月收入5,000元以上,你還可以暢想下你的未來。」不過,有幾個普通打工者的月收入能達到5,000的水準呢?帖子的最後,作者無奈地感歎道,「唉,生活真的太難了!」你想,他們能不焦慮嗎?
論收入,大城市的白領比普通打工者要高出一大截,但他們依然焦慮。
焦慮來源於過大的生活壓力。據2012年10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報導,一家世界知名調查機構的調查表明:中國內地上班族在過去一年內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一。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師胡穎廉分析,人們之所以感到壓力大,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醫療、養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問題缺乏穩定感,另一方面則與當前社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貧富差距擴大,不少人產生相對被剝奪感有很大關係。
刊載於2012年2月28日《新京報》上的一篇消息《北京人均GDP接近富裕國家 月入7,500元無安全感》足以為證。這篇新聞舉了碩士畢業生小姚為例子。小姚在北京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研發工作,目前每個月的平均稅前收入約7,500元,扣除五險一金700元及個稅227元後,實發工資約6,500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與其他兩個同學合租一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房,自己住其中一個10餘平方米的單間,租金1,500元;每個月基本伙食費約1,200元,但如果算上應酬(同學、同事近期結婚的特別多),還要多花約500元。加上交通費、手機費、上網費、水電費等開支600元,以及每個月寄回家的500元,小姚每個月的積蓄不足2,500元。小姚說,生活在北京讓他覺得很沒有安全感,就算老闆給加工資,也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這篇新聞還舉了一個例子,在北京某商場財務部門任中層管理人員的毛女士,每月稅前收入約為1.5萬元。她說,「我的工資兩三年沒漲了,但東西卻越來越貴」。身邊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不管薪酬水準如何,都在為「掙錢」而奮鬥著。
按說富人們住豪宅,坐豪車,穿名牌,日子過得風光無限,在一般人眼裡,應該沒什麼可焦慮了吧。其實也不儘然,在光鮮的外表背後,他們的生活同樣也抹不掉焦慮的陰影。如何搞定與政府部門和官員的關係,如何在守法與突破現有框架之間遊走,如何平衡財富創造與社會輿論,如何明晰企業的產權,如何處理家族內部的財產和人際關係—–哪一樁不是麻煩事?哪一樣不令他們煩心費神?
當官的也不例外。這是一個政治股票時代,他們隨時上升,隨時跌落,無法憑一己之力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被時代的潮流裹挾著走。無論位置高低,他們似乎都難以看清方向,如同在霧濛濛的大海裡航行,每一個暗礁都有可能讓他們船翻落水。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指出,焦慮情緒從輕到重會分為4個層次,先是身體緊張,常覺得無法放鬆,習慣於眉頭緊鎖;然後愛出汗、眩暈、呼吸急促、老想去大小便,這是自主神經系統反應強烈造成的後果;之後就會對未來產生無名的擔心,如擔心工作和健康;最後發展到對周圍環境的微妙變化和別人的言行都充滿了警覺。正如有人總結的那樣,焦慮是情感中的「破壞分子」,一旦染上這種病症,就會被不安的感覺追趕著,陷入了危機四伏的生活。
試想,身為中國人,被各種焦慮困擾著,大家會覺得幸福嗎?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