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04日訊】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之際,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開始完全逆轉,由年初逐漸升值趨勢,突然轉向為持續貶值,引發外界關注。有分析認為,面對資本外流的風險,中共央行正面臨抉擇,是否要走回頭路來干預匯市阻止人民幣過度過快貶值。
剛剛過去的6月份,人民幣兌美元貶值3.3%,且幾近回吐年初以來兌歐元與日圓等一籃子貨幣的升幅。不到兩個月前,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年初以來升幅達3.2%,如今只剩0.9%。
央行行長易綱在官網發文稱,近期匯市波動主要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北京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外界認為, 人民幣走弱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美中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威脅升溫,中共官方的說法是為了安撫投資人的緊張情緒。
美中兩國預定從7月6日起,對各自出口總值500億美元的貨品加徵25%關稅。
《旺報》的報導認為,人民幣貶值雖然可以在中美大打貿易戰的情況下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產品競爭力,但是也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人民幣貶值將推高進口商品的價格,並由此引發國內物價水準全面上升,可能促使中共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如果央行貨幣政策不再寬鬆而收縮,這正是刺破當前中國這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最為重要一步,或成為壓垮當前房地產泡沫最後一根稻草。
TS Lombard研究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者鮑雙也指出,人民幣大幅貶值的結果將是得不償失,「因為這將加速資金外逃,使國內流動性吃緊,並可能加重信用市場壓力。」
2005到2014年間,中共曾系統性地干預匯市,以壓低人民幣匯率;而在2015年之後為防止資金外逃,反而藉干預匯市來支撐人民幣匯率。
《中央社》報導認為,面對人民幣兌美元走貶,中共央行大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部分原因是人民幣2015年底和2016年重貶,央行出手干預後,試圖讓市場恢復對人民幣幣值的決定性作用。
報導稱,中共央行現在面臨的問題和過去一樣,也就是人民幣單向變動是否會引發擾亂中國經濟的投機性資本外流,進而使債務違約日漸增加的金融體系陷入流動性短缺困境。
去年下半年,央行曾動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的「逆周期(反景氣循環)調節因子」,抑制人民幣貶值預期。到了今年1月,隨著人民幣開始升值,人行暫停應用逆周期因子,防止人民幣升值過猛。
報導引述分析師觀點指出,雖然這項因子可能再度被中共央行派上用場,但卻會違背北京加速推動人民幣匯率自由化的承諾。
另外還有分析認為,基於經濟安全考量,中共應該不敢輕易使用匯率作武器,把中美貿易戰升級為「貨幣戰」,因為這與自殺式的「人肉炸彈」攻擊沒有區別。
(記者藍銘浩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