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0日訊】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幾乎無人不知,但許多人不知道,人們現在所熟知的這首詩,並不是李白的原詩,在明末時期,《靜夜思》居然被改動了,還誤導了後人。
靜夜思
李白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全唐詩.卷165_019》
以上《靜夜思》的內容是李白的原作。《大紀元》曾刊文,揭示李白原作被改動的細節。文章稱,目前世界上記載李白這首詩原作最威權的版本有三種︰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刊本《李太白文集》、日本靜嘉堂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公元1707年由康熙皇帝欽定出版的《全唐詩》。這三個版本所記載的李白原作均相同。
《全唐詩》所載為李白原作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三月,聖祖敕命校訂刊刻《全唐詩》,並欽命兩淮鹽課監察御史曹寅(《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主持其事,欽准置詩局於揚州,欽命在籍翰林彭定求等十位學人負責校訂編輯。
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狀元,會試廷試均第一。據《四庫全書》述《全唐詩》資料來源雲︰「是編秉承聖訓,以(胡)震亨書為稿本,而益以內府所藏《全唐詩集》,又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之所載,補苴所遺。」
《全唐詩》於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十月書成;四十六年(公元1707)四月,清聖祖康熙皇帝親自為之作序並題額,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詩》。此書初版的印刷量很少,民間的文人能請到此書者更是寥寥無幾。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旨意就代表天意,所以正史都必須由皇帝下詔編纂,或由皇帝欽定才算數,如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而《全唐詩》既然是由康熙皇帝欽定的唐代詩歌總集,當然可以作為威權的版本來研究和參考。
《靜夜思》被改動三次
李白《靜夜思》原作首次被更改的是明末萬曆刊本《唐人萬首絕句》,將《靜夜思》第三句改為「舉頭望明月」,而第一句不變。
清康熙時期民間出版的《唐詩別裁》又將第一句改為「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還跟原作相同。
清乾隆年間,民間蘅塘退士孫洙所編的《唐詩三百首》參考了以上的兩處更改,將其定稿為人們所熟知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許多學者對於李白的詩作,居然被人改動,十分憤慨。一位學者說︰「打個比方,一幅價值連城的古畫,你是持寶人,原作在你手上,而其他人只有這幅畫的影印件。如果你認為這幅畫有幾個地方畫的不好,你在上面加了幾筆,不管你認為自己改的有多好。你這幅畫都將變得一錢不值,而且還可能遭到人家的唾罵,因此你在破壞文物。更改李白原作的行為,與更改古畫的舉動類似。」
還有一位讀者來信說︰「我認為中華的道統文化是每一位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如果把古人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思改來改去,將來我們的子孫也許就看不到真正的唐詩宋詞了。」
筆者做為一名唐詩的愛好者,當然有必要將李白的原作介紹給大家,而不是被更改後的詩。事實上,李白「詩仙」的稱號可不是僥倖得來的,李白的《靜夜思》原詩有一個很巧妙的地方,不寫「明」,卻在詩中暗含了一個「明」字。
筆者拙見,能夠把地上照出一片銀光,讓人以為是霜,那麼它一定不是朦朧的月光,或彎彎的月亮,它一定是明月。由此可見,後人改動的兩個「明」字,是不是畫蛇添足呢?
另外,由於現代生活遠離古代社會,諸多常識性的文字也日漸生疏,在釋意上也出現誤差。如這句「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竟被誤解千年,後人多將「床」解釋為「床鋪或睡臥」。
其實不然,大多數學者經考證認為,李白詩中的「床」應是指「井欄、井邊」之意,所以「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正確解釋應是: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明月,頓生思鄉之情。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