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07日訊】週一,中方在中國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次日,在中共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現場提問:此次試驗是否與當前國際局勢有關或與朝鮮半島局勢有關,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兩次避而不答。
當地時間2月6日上午,中共國防部官網發佈消息稱,2018年2月5日,中國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同時又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中共國防部發佈的上述消息中,沒有提及本次發射導彈的細節內容。
與此同時,中國網絡社交媒體上幾張網友在新疆維吾爾地區拍攝到的夜光雲的照片被網友們熱傳,引起外界的注意。
同一天,在中共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國防部今天(2月6日)宣布成功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此舉是否與當前國際局勢有關?」
發言人耿爽回答稱:「中國國防部已就此發佈消息,我沒有需要進一步補充的。」
有記者再次提問:「關於昨天(2月5日)中方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你能否提供更多信息?是否和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有關?」
發言人則再次重複了自己前一次回答的話語,然後強調稱,中方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云云。
對此,有輿論分析稱,例行記者會上,現場記者提問的關鍵點是:中方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動機是否與當前朝核危機有關,而中共國防部發佈的消息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卻以「防禦性」的基本原則來偷換問題的關鍵概念。中共當局這種迴避問題實質的態度似乎說明,中方當前進行相關實驗的動機,的確和朝鮮半島局勢有關,只是中共不願意說破這一點。
據公開的資訊,中方並不是第一進行這種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的實驗。早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中方就曾經進行過兩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而當時中共官媒均報導稱,「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此外,2014年7月23日中方還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只不過中共官方當時沒有對外說明,那次實驗究竟進行的是在哪個階段攔截的實驗。
資料顯示,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GMD)的技術難度極高,世界上除了美國曾經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試驗外,中國是第二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國家。
一般來說,反導攔截技術按照發射地點的不同,可以劃分為陸基、海基和天基;按照攔截時段的不同,可分為初始段、中段、末段。而中段反導攔截是指在被攔截導彈飛出大氣層到再入大氣層之間的時段進行攔截的行動。
進行中段攔截時,目標導彈正處於外太空的位置,攔截效果也較為理想,攔截後的導彈殘骸通常不會掉落在自己國內,所以「中段攔截」相對於「末段」 反導系統而言,其更高安全係數更高。不過,由於此時目標導彈的彈道很高,因此對攔截武器的射程和精度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一般而言,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旨在攔截帶有核彈頭、生物彈頭或者化學彈頭的遠程導彈,但該系統同時也可以攔截中程或者短程導彈。
目前,中方的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主要是紅旗-19,它的性能類似美國的增程型薩德飛彈,其主要特點是能兼顧末段攔截和中段攔截,而相關的實驗雖然已進入第3試驗階段,但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投入使用的程度。
《德國之聲》在2月6日的相關報導中,援引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貝爾格(Bernt Berger)的觀點稱:中國周邊的印度、俄羅斯和巴基斯坦都是核武國家,而朝鮮現在也「正朝向這個目標邁出大步」,這導致中國國家安全方面的「不穩定局面加劇」。
貝爾格說:「從戰略角度而言,中國不可避免地必須建立導彈防禦系統。即便是朝鮮,其核打擊能力也已被北京當作了風險。」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