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人造的 古代如此記述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7日訊】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呎》記載:大和年間,鄭仁本表弟,與王秀才游嵩山,迷路,問路旁一熟睡者,順便問他從哪裡來的。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云云。

關鍵句: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1:月乃七寶合成:月亮由七種珍寶合成。天然的不可能就恰巧是七種,還是珍寶沒有雜質。

2:月勢如丸:月亮是球形而不是圓形。

3:其影,日爍其凸處也:能看見月亮的影像,是因為太陽照耀它的凸起之處。即月亮本身不發光,是反射太陽光。這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科學。1100年前的唐朝人何得而知?您驚訝嗎?

17世紀初義大利人伽利略製造了人類第一架現代天文望遠鏡。在觀測中,他第一次發現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環形山,有窪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們看到月亮,它的暗處是窪地和平原;而明亮處,則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

而《酉陽雜俎》一書寫於9世紀。

4: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一戶照現在中國最低標準3個人,當年曾經有24萬6千人修造修建月亮。多麼龐大浩大的工程!多麼壯觀!

即:月亮是20多萬人造的!本次人類沒有,但還是人類造的,難道還有史前人類?看到此,不知您作何感想。

中國古典文學中「玉斧修月」、「修月斧」、「修月戶」、「修月手」的典故皆來源於此。

宋 王安石《題扇》 詩:「玉斧修成寳月團,月邊仍有女乘鸞。」

宋 劉克莊《最高樓》 詞:「懶揮玉斧重修月,不扶鐵拐會登山。」

金 元好問 《蟾池》 詩:「下界新增養蟾戶,玉斧誰憐修月苦。」

宋 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從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

附原文及譯文:

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償與一王秀才游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彰,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幞,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唐朝大和年間,鄭仁本他表弟和王秀才漫遊中嶽嵩山,當時河南境內的嵩山植被茂盛,倆哥們兒挑蘿越澗,迷失於幽深的谷地。這時候天色將晚,兩人正在轉悠時,看見有人一身潔白,於草叢中鼾睡,於是上前問路,反覆幾次那人均不理睬。再三呼之,那人才起身說:過來吧。二人過去,也問他從哪裡來。他說:「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種珍寶合成的嗎?月亮的造型好像一個彈丸,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陽照到月亮的凸處而顯現的。曾經有八萬二千戶修造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戶!」說著,那混身潔白的人打開包裹,裡面有鑿子、斧頭什麼的;又有玉屑飯,贈送給那迷路的二人:「你們吃了它,雖然不能保證長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說罷,給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隨即消失不見了。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