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超強高手竟是一名凡人!唐僧的「通關文牒」上到底寫了什麼,為什麼每個國王都會為他蓋章?

Facebook

《西遊記》裡高手如雲,大家討論的時候,都是在神仙和妖怪中打轉,看誰的法力高強,寶貝厲害。可是有句話叫:高手從來不拔刀。《西遊記》裡有位隱形高手,身為凡人,不靠鋒芒爭勝負,卻以深厚的德行令神鬼敬畏,他就是唐太宗。

龍王為什麼找到唐太宗求救?

《西遊記》的第九回中,涇河龍王因違逆玉帝旨意,改了降雨的時辰,剋扣了點數,遭到天譴。為了保命,龍王在神機妙算的袁守誠的指點下,夜裡託夢給太宗,跪著請求太宗救他,龍王說:「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唐太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龍王犯罪,違反的是玉帝的旨意,理應由玉帝發落,可龍王為什麼找到唐太宗求救?唐太宗有什麼本事能保得住龍王?原來古人認為神州蔓延著巨大的龍脈。世間的運行走勢都靠龍脈,能夠支配龍脈的人,就是人間具體執行江山運作的人,也就是人中的帝王。所以,中國古代,常常稱皇帝為「真龍天子」或「真命天子」。

每一朝的山川河流都在當朝帝王的統領下。涇河在大唐的版圖中,自然涇河龍王要向「真龍天子」唐太宗稱臣求救。唐太宗有意放他生路,特意把魏徵召到宮中下棋,以免魏徵傷到龍王。糟糕的是,龍王只顧了求太宗,卻忘了告知太宗他被問斬的準確時間。時辰一到,魏徵當著唐太宗的面昏然入睡,在夢裡把龍王斬了。

龍王的魂魄不依不饒,驚嚇唐太宗,非要拉著唐太宗到地府折辯。唐太宗到地府後,陰曹的十代閻王控背躬身地集體出來接見,說話時也都畢恭畢敬,不敢逾越禮節。可見唐太宗的地位很高,一般的神都不敢怠慢。

唐太宗做了十代閻君都沒能做到的事

唐太宗來到地府後,閻君命人取來生死簿,查看唐太宗壽限。陰司的崔珪崔判官發現南贍部洲大唐太宗注定貞觀一十三年,於是急手揮筆,在「一」字下又添了兩筆,呈報閻君。閻君看唐王世壽還有二十年,就寬慰太宗,一會兒就可以還陽。

一個判官怎麼這麼大膽,擅自更改生死簿?要知道,當年孫悟空大鬧陰曹地府,私自一筆勾銷了自身的生死帳。閻王震怒,立刻上天庭告到玉帝那裡,可是為什麼崔判官私自為唐太宗增壽二十年,閻君可以忽視不計?

原來唐太宗作為大唐的真龍天子,主宰著中土,他的龍形真身連結著大唐的山山水水,芸芸黎庶,有他在,就能解決地府無數的無主冤魂。唐太宗在還陽之前,遍游地府十八層地獄,路過枉死城,看到無數無主的冤魂,唐太宗慷慨地借來一庫的金銀,施散給這些無吃無喝的孤魂野鬼,又答應為他們舉辦一場水陸大會,超度他們。

也就是說,唐太宗把這些無主冤魂的債都繫在了自己的身上,為他們承擔,使他們得以超脫。唐太宗做到了十代閻君沒有做到的,所以十代閻君敬他,觀音菩薩護他。

唐太宗與地府的「南瓜」之約

唐太宗這番地府一遊,解決了地府棘手的難題,他離開地府前,十代閻王高興地說:「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唐太宗當即表示,還陽後立刻送來。

「南」五行中屬火,火對應心。閻王的意思是,他們需要的是南贍部洲人心淳和,「南瓜」指的是此地的人心結出善果。而唐太宗就是能使人心結出善果、利國利民的聖者聖君,所以閻君只能相求於他,也只有他能做到!

「通關文牒」的寓意

小時候看《西遊記》的時候,唐僧每經過一個國家,都會拿出通關文牒讓國王給他蓋章。唐僧拿的通關文牒上到底寫了什麼呢?為什麼每個國王都特別優待唐僧?都慌著給他蓋章?

唐太宗的尊聖不凡,所以當他派玄奘前往西天取經後,一路上諸天眾神、佛道兩家的神祇都是通力配合,協助唐太宗差遣的唐僧。

唐僧出發前,唐太宗親自寫下取經文牒,加蓋通行寶印,即通關文牒。上面寫道「南贍部州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涼德。嗣續丕基,事治神民,臨深履薄,抄襲是惴。前者,失救涇河龍王,獲譴於我皇皇后帝……」通關文牒的意思是,唐僧是受大唐皇帝差遣,所經諸國要加護唐僧便於出關。唐王李世民交代了讓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原因和好處。臨行前唐太宗往素酒中彈了一撮塵土,再三叮囑他:「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自貞觀十三年送別唐僧,至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命工部官員在西安關外建起望經樓,為將來接經做準備。太宗每年都要登上望經樓,翹首企盼唐僧的歸來。這一細節描寫很感人,小說藉此告訴讀者,殷殷盼望、等待你回去的,才是你真正的故國和至親。

《西遊記》中唐僧所到之處,要倒換關文,國王加蓋國印後,才能出關繼續前行。唐僧取經回來後,還要交給唐太宗驗收通關文牒。一路取經回來,文牒上印章纍纍。無論路經的國家富庶還是貧窮;無論各國國王善良還是姦佞,在佛法真理面前,都要對取經一事進行表態​​。關文上的國印成了取經之路的見證。各國也都見證了唐朝繁榮鼎盛的威威國風。

小說中,唐僧不厭其煩地重複一句話:「弟子陳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聖旨,差往西天拜佛求經。」這句話實質上也回答了人生在世面臨的終極問題,即:「我是誰,從哪兒來,向哪兒去」。

這部小說明確指出:「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第九十一回寫到,唐僧一行到達金平府,那裡的和尚一聽說唐僧是從東土大唐來的,慌的連忙倒身下拜,並說:「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在吳承恩架構的世界中,中土是取經故事的發祥地、正邪大戰的焦點,連結著萬國萬民的福祉。古人都爭著修善托生中土、移民大唐。有唐太宗在,才有了取經的故事。是唐太宗為了度亡脫苦,解開百冤之結,決定派人前往西天取經。取回了真經,還需要在中土轉生,才會遇上人生的三大慶幸。

小說以各種隱喻點明,能和唐太宗同在一世,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只是人們沉浸於《西遊記》降妖除魔的精彩和激烈,卻往往忽略了那位隱身其中的真正高人——唐太宗。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劉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