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保養口腔 遠離牙周病與口臭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3日訊】日本鶴見大學牙科病理學教授齋藤一郎指出,口腔保養與抗老息息相關,口腔的老化即是全身的老化,因此像牙周病、口乾症都會讓人越來越衰老。

齋藤一郎進一步解釋,口腔的老化之所以可以視為全身的老化,是因為資料顯示:牙齒咬合的力量與全身肌肉成正比,牙齒越健康的人身體就越硬朗,此外,口腔內唾液較多的人,也被檢測出脫氫表雄酮(DHEA,一種男性荷爾蒙)比例較高,更能維持男性特徵,常保年輕。

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開始掉落,極可能是牙周病造成,因為牙齦組織被牙周病菌侵入並破壞,導致無法支撐牙齒,使得牙齒脫落。而且罹患牙周病後,細菌會大量繁殖,使得口臭嚴重。最要注意的是,根據資料顯示,30歲以上的人,至少有8成都有輕度或輕度以上的牙周病。

牙周病的影響不僅限於口腔,牙周病菌一旦進入血液,會是動脈硬化與糖尿病惡化。新潟大學牙科研究所教授山崎和久指出,血液中的牙周病菌會使高密度脂蛋白(HDL cholesterol,好菌)減少,導致動脈硬化更嚴重。

此外,過了50歲以後,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口乾症」的問題。齋藤一郎表示,口乾症顧名思義就是嘴巴容易口乾舌燥,健康的人每天分泌約1.5公升的唾液,但重度口乾症患者只有其十分之一。

究竟要怎麼保養口腔,才能遠離牙周病與口臭呢?齋藤一郎提出幾個建議:

吸菸會使口臭與牙周病都更加嚴重。根據美國調查,一天吸20根菸以上者比起完全不吸菸者高出約5倍的機會有牙周病,而一天吸30根菸以上者更是高達6倍。此外,尼古丁會讓牙齦的循環變差,焦油則是會讓齒垢留在牙齒表面,長久下來就難以刷掉。

有許多藥品的副作用都是造成口乾,例如降血壓藥、抗憂鬱藥、安眠藥、抗過敏藥等,服用後都會抑制唾液分泌,讓你用藥後口乾舌燥。不要因為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就自行服藥,最好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

鍛鍊肌肉可以讓唾腺活化,讓唾液分泌變多。如果不想要一直吃口香糖訓練,可以多和親朋好友見面閒話家常,因為和人對話時大笑、交談都可以在很自然的情況下訓練嘴部肌肉。

每天都要正確刷牙,刷牙可以去除牙齒上的齒垢,也可以讓牙齦的血液循環變好。另外,每半年看一次牙醫,讓牙醫檢查是否有牙周病或蛀牙,順便讓醫生洗牙,徹底清潔。

壓力大是口乾症的重要原因,壓力大的時候交感神經會活躍,讓唾液的分泌變少。找時間讓自己好好放鬆,讓副交感神經活躍,唾液就會分泌多些,口乾症也會改善。

當你吃一口飯吃得越久,應該可以感受到唾液越來越多。咀嚼越多次,唾液就會大量分泌,且吃比較慢容易有飽足感,就不會發胖。所以平時吃飯時最好細嚼慢嚥,且有空就吃無糖口香糖,可以讓嘴部肌肉多活動。

另外,人到老年,牙齦和牙周組織的萎縮使牙齒之間的縫隙逐漸增大,這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從而導致根面齲的發生和發展及牙周組織的病理性吸收,使牙齒出現缺損和鬆動等病變。

這是由於長期的牙齒磨耗、齲齒、楔狀缺損等原因,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療,或由於病人恐懼補牙和拔牙而延誤治療所致。

牙齒經過數十年的使用,表面的釉質(琺琅質)已基本被磨耗殆盡,牙本質外露、牙面變平、牙齒變短,從而導致吃飯時咬不爛東西,吃東西時間變長而咬肌疲累,出現涼的不能吃、熱的也不能吃等咀嚼效率低下、顳頜關節病變、牙本質過敏的症狀。

老年人的牙齒頸部經常能看到有1道橫行的溝狀缺損,其形成的原因主要為牙齒局部的酸性環境腐蝕、咬合壓力、長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等。楔狀缺損可以引起牙齒的過敏、疼痛等感覺,可以繼發齲病、牙齒橫折等併發症。

食物塞牙令人不適且煩惱,剔牙又給人增添了許多麻煩,如果殘留在牙縫間的食物殘屑、纖維長時間不清除,易引起牙齦萎縮、牙齦出血、牙周感染溢膿、牙齒鬆動,從而縮短牙齒壽命。

老年人由於牙齦萎縮,牙周病使牙齒鬆動,造成牙間隙增大;牙齒磨耗嚴重,且不均勻,咀嚼食物時咬合的壓力很容易將食物擠入兩牙之間;牙齒的楔狀缺損,患齲齒後未及時修補,拔牙後未及時鑲牙以及牙齒排列不整齊等都是老年人塞牙的原因。

使用牙籤剔除嵌塞在牙間隙內的食物碎屑,這是人類一種古老的清潔口腔的方法。不過, 用時切忌垂直刺入牙縫,以免損傷牙齦,使齦乳頭萎縮,牙間隙增大,加重食物的嵌塞。

有人習慣用手指甲或金屬髮夾、大頭針、火柴棒等堅硬未消毒的物件剔牙,這樣隨意剔牙可損傷牙齦,時間久了可造成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加重食物嵌塞的發生;並且會由於剔牙工具不衛生而造成牙齦炎、牙周病等多種疾病的產生,建議謹慎使用。

用尼龍線、絲線或聚酯纖維線製成,用它清潔牙齒的鄰面,特別是清潔平的或凸的牙面最合適。雙手將牙線兩頭拉直壓入牙間隙中, 作上下內外拉動, 清除嵌塞物。牙線比牙籤的弊病少,但比較麻煩,使用不方便。

牙線棒結合了牙線與牙籤的優點,使用方便。牙線棒的尖端進入牙間隙,剔除較大、較緊的食物嵌塞物,一次性使用,不僅衛生且對牙齦有保健作用,特別適用於由牙列不齊、鄰牙接觸點不好而引起的食物嵌塞。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