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紅二代揭秘中共「34號」特供機構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10月11日訊】近年來中國大陸經常爆出食品安全問題,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中共的高層官員能享受到安全、營養的「特供」食品。這一「特供」服務從延安時期就開始了,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1971年7月美國特使基辛格秘密訪華,為了接待他,一個被稱作「34號」的工作單位忙碌準備著,從全國採購高檔食材。

「34號」全稱「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是一個保密機構,因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錫拉胡同34號而得名。中共從建政起就設立了這樣的特供機構,在食品物資普遍短缺的時期,為中共領導人、外國元首訪華等活動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中共前總參謀長羅瑞卿的次子羅宇,在文革前曾幾次去過「34號」。

原總參謀部航空裝備處處長羅宇:「東安市場過去有個賣食品的地方叫稻香村,『34號』就和稻香村差不多大,但是它是一個小院子。就是你進去的時候要經過一個門洞,然後有人看一下你那個卡。大概是部級以上的幹部有這個『特供証』。進去了以後正房就擺著一溜賣東西的櫃子,很小。」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中共的供給制度不是在建政後,而是從延安時期就出現不同級別間的分配差別。1941年,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的任弼時,仿照蘇聯模式建立起嚴格的等級供給制。有了大、小灶的規定。

羅宇:「這個打仗從江西開始,那哪有什麼工資啊,軍隊怎麼吃飯哪。那時候就有小灶、中灶、大灶,特別是到延安以後,各個部隊都是吃大鍋飯,然後給領導有點小灶。像毛就是小灶,那警衛連,或者大部隊,那就是大灶。」

1942年,在延安從事翻譯工作的高級知識份子王實味就曾感嘆延安「衣分三色、食分九等」。他撰文說,一方面是病人喝不到一口麵湯,青年學生一天只得到兩餐稀粥,但另一方面「有些頗爲健康的『大人物』」卻一直在「非常不必要不合理的享受」。

中共建政後,對高級幹部的等級待遇逐步形成了制度,除了嚴格的等級工資薪俸制度以外,還包括一貫的物資供給方面的享受和待遇。「34號」的前身——原公安部八局五處「食品保衛處」設立了。

尤其在大躍進、大飢荒、文革等物資匱乏的時期,由於這種「特供」制度,中共領導幹部一方面能獲得超過普通市民的配額供應,同時也能享有普通人得不到的緊俏和優質商品。

根據高智勇2007年8月發表在《炎黃春秋》的文章,大飢荒期間負責「特供」政治任務的是北京第二商業局,下轄幾個專用生產基地,規模較大的是巨山農場,專為中央領導人生產、特製、加工優質的糧油、蔬果、肉、蛋、奶……等副食品。另外,日用品、招待品等等,也應有盡有,且精華薈萃。

羅宇:「就是共產黨的革命破壞了生產力,糧食就少了,沒東西了。然後為了保證上面一小撮人,然後就搞特供。它是個特殊化,反正老百姓不喜歡這個東西。共產黨自己也知道這個東西不是什麼好事,讓老百姓知道了。」

特供制度延續至今,目前中共幹部們獲得的不僅是物資,更多的是安全。

羅宇:「後來的這個特供主要是毒食品的問題,那不是沒東西而是到處都是假的東西,到處都是有毒的東西。這個特供它的不合理性是在於,你既然能夠在一定範圍裡面,你能夠保證沒有毒的東西,那你為什麼不涵蓋全民呢?那就是腐敗,因為搞假的搞有毒的這都是賄賂官員。」

近年來,特供已經從中南海蔓延到各個市縣鄉。在普通百姓為毒食品、污染水憂心忡忡的同時,各級官員享受著有嚴格「安全、營養」指標的特供產品。

採訪/常春 編輯/尚燕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