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正恩宣布推遲向關島發射導彈的決定。在此之前,川普總統嚴厲警告,如果朝鮮一意孤行、繼續威脅美國,它將遭受「炮火和怒火」。在新聞發布會上,川普又明確表示,他的信息清晰明了,希望金正恩聽的懂。金正恩聽的真切,立刻示弱。這無疑是川普的新一項政績,也令世界看到:對於瘋狂叫囂的惡徒,不能畏懼退縮。
幾乎與此同時,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市,發生了暴力衝突事件。川普和副總統彭斯都發表聲明譴責暴力。連日來,許多媒體和政客利用此事攻擊川普,似乎有意以新的焦點來沖淡川普在外交和國內經濟等方面的亮眼成績。
針對新一輪的批評,川普連發推文說:「公眾正在(更清楚的)看到,假新聞有多麼不誠實。它們完全歪曲了我所說的關於仇恨、偏執的話。真是可恥!」此外,對於移除李將軍的雕像,他表示了遺憾。人們看到,總統的透明、率真,始終未變。
8月17日,《華盛頓時報》記者Jennifer Harper 發表文章「川普與投票者共同面對敵意媒體」。作者引用了調查數據,結合歷史,對照現實,力挺川普。
文章寫道:「這些天來,新聞報道往往隨意的匯合了憤怒、評論、瞬時消息、偏離正題的事件、推測、前後不一的信息。新聞頭條的標題隱含怨意和某種提示。公眾、政客、甚至包括記者本身,都被迫在科技驅動的混亂的信息中穿行。而此時,美國人民渴望、也本應得到清晰的認知、解決方案和智慧。」
Harper對比了往昔新聞的簡明風格。她說:「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當時的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經稱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新聞短片—那些長度為20分鐘的影片,聚集清晰的事件和關鍵的新聞點。公眾從簡述中領略到重要的主旨。在特別的危險時期,這類簡報向公眾提供資訊,把人們團結起來。」
「現在,美國民眾競相追蹤新聞、假新聞、社交媒體新聞、博客新聞,還有包裝成娛樂的新聞。人們知道,在混亂的媒界,川普總統反對的是什麼。」
作者引用了「Rasmussen 報告」的最新調查數據:在所有回應調查的人當中,有84%的人支持總統。幾乎一半—48%的人同意此說,即川普總統「幾乎不可能」說或做任何事來獲得媒體的認同。在共和黨人裡,63%的人認為,他不可能令媒體滿意,而認同此觀點的在獨立派人士中則占50%,在民主黨人內占三分之一。
Harper隨後亮出觀點:「關鍵問題是:那又怎麼樣呢?川普先生需要媒體的『贊同』來獲得成功嗎?比如,在推行政策項目方面?如果以經濟收益和創造就業作為指標,那麼川普先生便是贏家,不管媒體喜歡與否。而且,川普一直處於舞台的中央。行業研究已經證明:有關總統的報道是吸引讀者和觀眾的保證,而這也會增加廣告收入。」
8月16日,《華盛頓時報》刊登了Andrew P. Napolitano的評論文章。作者是新澤西州高等法院的前法官,他論述道:「要如何對待仇恨言論?藥方並不是禁聲或是審查,因為我們需要知道它從何而來。辦法就是更多的言論—挑戰仇恨的言論,教育仇恨者的言論,暴露其道德真空的言論。更多的言論會營造出與仇恨相對立的氛圍,而且將可以加強每一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而這是美國對人民的承諾。」
在媒體一面倒的貶損總統時,這兩篇文章逆流而上,提供了清新的思路。抵禦仇恨的方法不是以恨制恨,而是從理論上剖析仇恨者的虛弱,從而化解紛爭。人們都應該思考:當川普努力工作,推動美國前進、堅決回擊外來威脅時,為什麼會招來貌似強大的反對的聲浪?美國在前進,事實和數字就在眼前。一些主流媒體為何置此於不顧?
據報道,8月16日,在夏洛特維爾市,人們為在暴力衝突中不幸喪生的希瑟‧海爾(Heather Heyer)舉行了公眾追思會。海爾的母親蘇珊·布羅在會上發言,她要求人們深深地反省,自己怎樣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加友好,她並且呼籲與會的哀悼者將憤怒及怨恨轉化為寬恕。
這一位母親,並未被失去愛女的痛苦壓倒。她的寬恕,讓人們在仇恨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希望她的善意,能夠激發更多的反思。
川普所倡導和為之盡力的,是讓美國再度偉大。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遵從道德的指引,摒棄自私和仇恨,才不會迷航。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